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呼和浩特市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00:11

  本文关键词:呼和浩特市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近年来呈现出新的犯罪特征,成为继环境污染和毒品犯罪之后的第三大世界公害,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迫在眉睫。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予以极大关注,是各国长期致力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需要多方努力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呼和浩特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更应得到社会的重视与关注。本文基于对呼和浩特地区150名在押未成年罪犯的实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未成年人的犯罪背景及特征,从未成年人本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来分析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及时提出解决对策。对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的准确界定是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前提。在我国,十八周岁以下的公民统称为未成年人,而刑法意义上的未成年人包含处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和减刑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公民,在14周岁以下的公民犯罪不负任何刑事责任。其实仔细研究,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概念上并无实质上的区别,且各国开始将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进行研究,并且开始将研究重点由刑事处罚逐渐转向以教育校正预防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未成年人自身特点的分析,结合本地区的社会背景,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和统计材料,总结出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及特点: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智能化。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自身的不足、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工作的欠缺、社会中的负面影响等。最后总结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树立良好的个人修养、强调正确的家庭教育、突出全面的学校教育、加强社会防范意识、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善法律预防体系。通过本篇论文,希望可以给当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原因 教育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69.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5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14
  • (四)论文创新点14-15
  • 一、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的调查分析15-30
  • (一)未成年人犯罪基本概念15
  • (二)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的调查分析15-27
  • (三)案例分析27-30
  •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30-32
  • (一)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30
  • (二)未成年人犯罪团伙化30-31
  • (三)未成年人犯罪暴力化31
  • (四)未成年人犯罪智能化31-32
  • (五)未成年人犯罪复发率高32
  •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32-42
  • (一)学校工作的欠缺32-34
  •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34-37
  • (三)社会中的负面影响37-39
  • (四)未成年人自身的不足39-42
  • 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42-51
  • (一)树立良好的个人修养42-43
  • (二)注重未成年人成长,,强调家庭教育43-45
  • (三)学校注重学生全方位发展45-46
  • (四)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防范意识46-47
  • (五)完善社区矫正制度47-48
  • (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对未成年人的保护48-49
  • (七)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预防体制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55-58
  • 致谢58-59
  • 发表学术论文目录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道荣;未成年人犯罪的最新动向与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05期

2 ;构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网络[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0年06期

3 栗占荣;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叶敏;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5 王永生;放宽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缓刑条件之浅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10期

6 杨继武;“亚伯拉翰”式悲剧如何才能不在我国重演——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综合治理[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黄琳琳,张瑞芝;发挥律师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律师;2000年03期

8 贺蔚;;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依法防范未成年人犯罪[J];山东人大工作;2000年08期

9 潘志刚;;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年11期

10 李育全,马雁;新形势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与探索[J];求实;200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波;陈霞;;重庆市未成年人犯罪十年调查——以法院审判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2 刘为勇;;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性格与刑罚适用[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杨辉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政府预防与控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许家铭;;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矫正[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5 赵翠华;;家庭视角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因素分析——以贵州省男性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本文编号:424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424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9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