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之生成模式——基于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6 01:08
本文关键词: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之生成模式——基于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性弱势群体 犯罪生成模式 带菌个体 致罪因素 催化剂
【摘要】: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应当成为分析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生成规律的理论工具。依据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由于受认知偏差、心理偏差和文化偏差的影响,社会性弱势群体中的部分成员形成了犯罪人格,成为"带菌个体",是潜在犯罪人;贫富差距悬殊、社会保障不足以及司法保护不健全是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致罪因素","带菌个体"在遇到"致罪因素"的情况下形成犯罪动机,转化为危险犯罪人;行政执法不规范、基层政权、基层组织管理功能弱化是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催化剂",危险犯罪人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就会实施犯罪,转化为现实犯罪人。深入剖析社会性弱势群体犯罪的生成模式,能够为制定有效的预防犯罪的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山东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关键词】: 社会性弱势群体 犯罪生成模式 带菌个体 致罪因素 催化剂
【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经费资助项目
【分类号】:D917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性或体制性原因出现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以贫困农民、农民工、失业人员为主体的弱势群体阶层,学界将其称之为社会性弱势群体。这一群体经济状况窘迫、政治参与机会少、权益缺乏保护、遭受社会歧视,这种弱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明亮;;犯罪化学反应方程式:犯罪生成的一种可能模式[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本文编号:546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54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