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传媒与犯罪的相关性解构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7-07-18 22:13

  本文关键词:传媒与犯罪的相关性解构与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媒介 犯罪 关系


【摘要】:传媒的犯罪示范与教唆虽确证存在,但无法解释受众反应的差异性,这表明传媒对犯罪的作用绝非止于提示榜样。人的心理图式的获得先于模仿,所以媒介呈现的示范意义在本质上取决于受众的人格特质,而不良媒介的长期涵化可能促成犯罪的个性状态。作为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传媒与犯罪的关系定位不必纠结于直接或间接的性质界分。一些媒介仅对某些受众的某类犯罪产生关键影响,既不能否认传媒对犯罪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不能无限放大两者的关联效应。以社会学习的理论解构传媒与犯罪的相关性,有助于透视问题的实质。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上海政法学院;
【关键词】媒介 犯罪 关系
【基金】:2012年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恶性犯罪的低龄化研究——基于犯罪控制的多维考察”(项目编号:ZZszf12006) 2013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刑法修正案(八)对监狱行刑的影响及应对研究”(项目编号:14YS154)
【分类号】:D917.3
【正文快照】: 传媒与犯罪的关系纷争由来已久。尽管不同的学科领域观点纷呈,但一些调查研究对两者的相关性机理语焉不详。正如美国学者萨瑟兰所言,大多数人都至少部分地将违法与犯罪归咎于传媒;这种归因是正当的,但它既没有说清媒体如何对个体犯罪产生影响,也没有说清媒体如何对高犯罪率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东平;;论社会学习图景中的犯罪传播[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杜星亮;“你不仅是公安队伍的骄傲,,也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N];太原日报;2013年



本文编号:560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560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1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