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性互溶色料朱墨时序特征变化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08:29
本文关键词:油性互溶色料朱墨时序特征变化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朱墨时序 油溶性色料 油墨互溶 历时特征 显微检验
【摘要】:朱墨时序检验是文书司法鉴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检验实践中,油墨互溶现象会使印字交叠部位的表观特征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程度不一的变化,对判断朱墨时序鉴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互溶色料的朱墨时序鉴定长期以来都是文书司法鉴定中的难点问题,鉴于此,本文对朱墨时序检验中油溶性色料油墨互溶现象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控制不同印文色料(印泥和原子印油)、不同文字色料(静电印刷油墨和圆珠笔油墨)以及不同时间间隔(0天、7天、14天和30天)等变量制备实验样本,同时观察不同时序下的油溶性色料溶融前后的特征变化,分析现象形成的原因,总结油墨互溶的特征表现及其变化,探索油性互溶色料朱墨时序的鉴定方法,推动朱墨时序鉴定实务的夯实与深化。本实验主要运用三维立体显微镜检验法并辅以荧光显微镜检验法,观察印字交叠部位的油墨互溶程度及其历时性特征变化。实验发现,印字交叠后约30日内油墨互溶尚处于发展阶段,其虽导致印字交叠部位的表观特征与交叠之初发生一定改变,但不同时序印字交叠部位的表观特征尚存在些许差异,具备一定的鉴定条件。超过30后,印字交叠部位的表观特征与交叠之初发生较大改变,且不同时序的表观特征较为接近,鉴定难度较大。此外,先墨后朱的实验样本的油墨互溶程度高于先朱后墨的实验样本,新鲜色料的油墨互溶程度高于陈旧色料。墨粉表面凝聚状态、表面光泽度和色料分布等特征易受油墨互溶的影响,不应作为朱墨时序的判断依据。而表面黄色光斑特征不易受油墨互溶的影响,在检验中应着重发掘,先墨后朱时印字交叠部位可检见亮黄色光斑,反之则无亮黄色光斑或仅有极少几处暗黄色光点。此外,笔画收缩、连断特征以及印文完整性特征也保存较为完好。本实验研究对不同时序下的油溶性色料溶融后的特征变化进行系统观察记录,并分析印字交叠部位表观特征的历时性变化规律,不可否认的是,油性互溶色料印字交叠部位特征受历时因素影响特征变化较快,检验时间窗口较窄,检验方法有限,尚需广大学者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朱墨时序 油溶性色料 油墨互溶 历时特征 显微检验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8.9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导论10-15
- 一、问题的提出10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10
- 三、文献综述10-13
- 四、主要研究方法13
- 五、论文结构13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3-15
- 第一章 朱墨时序概述15-19
- 一、朱墨时序的概念15
- 二、朱墨时序鉴定的常用方法15-16
- 三、朱墨时序鉴定的复杂性16-17
- (一)显微检验的复杂性16-17
- (二)显微荧光检验的复杂性17
- 四、朱墨时序鉴定的难点问题17-19
- 第二章 油墨互溶现象的形成条件19-22
- 一、同为油溶性色料19-21
- (一)印泥19
- (二)原子印油19-20
- (三)激光打印、静电复印20
- (四)油性圆珠笔色料20-21
- 二、同为水溶性色料21
- 三、存在交叉21-22
- 第三章 油墨互溶的成因假设22-24
- 一、墨迹浓淡22
- 二、印文色料与文字色料形成间隔22
- 三、历时性22-23
- 四、环境因素23
- 五、保管条件23-24
- 第四章 实验设计24-26
- 一、制备实验样本24-25
- (一)不同印文色料24
- (二)不同文字色料24
- (三)印文色料与文字色料形成间隔不同24
- (四)制备两种不同时序的互溶色料的实验样本24-25
- 二、实验方法25
- (一)显微检验25
- (二)荧光检验25
- 三、观察方式25-26
- (一)制定观察时间表25
- (二)印字交叉部位的选取25-26
- 第五章 互溶色料朱墨时序的特征26-47
- 一、印文与印刷文字交叉部位的形态特征26-35
- (一)印泥与激光打印、静电复印色料26-30
- (二)原子印油与激光打印、静电复印色料30-35
- 二、印文与手写文字交叉部位的形态特征35-45
- (一)印泥与圆珠笔色料35-39
- (二)原子印油与圆珠笔色料39-43
- (三)小结43-45
- 三、印文与圆珠笔字迹交叉部位的荧光特征45-47
- (一)原子印油与静电印刷色料45-46
- (二)印泥与圆珠笔色料46-47
- 第六章 归纳与分析47-52
- 一、影响油墨互溶程度的因素47-48
- (一)时序影响47
- (二)色料性质47
- (三)色料量47-48
- (四)文字与印文的形成间隔48
- (五)历时长短48
- 二、不易受油墨互溶影响的特征48-50
- (一)表面黄色光斑特征48-49
- (二)笔画收缩、连断特征49
- (三)蓝色圆珠笔色料与红色印文交叠部位的表面光泽度49-50
- 三、易受油墨互溶影响的特征50-52
- (一)墨粉立体感、表面凝聚状态特征50
- (二)黑色文字色料与红色印文交叠部位的表面光泽度50-51
- (三)色料分布特征51-52
- 第七章 互溶色料朱墨时序的检验要点及鉴定方法52-61
- 一、互溶色料朱墨时序的检验要点52-55
- (一)分析印章种类52-53
- (二)分析印刷文件形成方式53
- (三)分析手写文字书写工具53-54
- (四)全面观察各个交叠部位54
- (五)排除纸张性质的干扰54-55
- (六)必要时实施检验实验55
- 二、互溶色料朱墨时序的鉴定方法55-61
- (一)三维立体显微镜检验法55-57
- (二)荧光显微镜检验法57-58
- (三)其他检验方法58-59
- (四)对文件形成时间检验的启示59
- (五)互溶色料朱墨时序的系统检验59-61
- 第八章 局限及展望61-62
- 一、实验的局限性61
- 二、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4-65
- 后记65-6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娟娟;韩莉;;激光打印、复印文件朱墨时序的综合检验[J];中国防伪报道;2011年09期
2 孙华清;董军;许燕燕;邵帅;;朱墨时序检验方法进展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2年01期
3 黄娟娟;李志军;朱燕军;;拉曼光谱法检验打印字迹与印文先后次序的实验研究[J];警察技术;2013年06期
4 李江春;;蓝色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文朱墨时序判别的实验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5 黄娟娟;李志军;朱燕军;;拉曼光谱法无损检验打印文件朱墨时序[J];现代科学仪器;201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小怡;印刷文件朱墨时序特征的实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8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598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