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严景耀犯罪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01:14

  本文关键词:严景耀犯罪学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严景耀 犯罪学思想 文化变迁 社会动荡


【摘要】:严景耀是我国20世纪20~30年代享有盛誉的犯罪学家,他通过将早年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习得的犯罪学理论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情况相结合,并在吸收前人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犯罪学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时期,当时正发生着快速且深刻的社会变迁,在这个过程中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犯罪学家严景耀的注意,进而促使他对我国多个城市的犯罪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由此掌握了许多关于当时我国犯罪情况的可靠资料,从而拉开了犯罪实证研究在我国本土化的序幕,同时也为我国犯罪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在犯罪问题的研究上,严景耀一方面借鉴了美国当时比较先进的犯罪学理以及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另一方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所处的文化背景提出了关于犯罪问题的独到见解,即犯罪是社会变迁的产物,是人们在政权反复更替、传统经济制度解体、社会制约失效的社会变迁中失去适应能力的表现,因此要想真正了解这个时期犯罪的原因,就必须了解人们是如何在这种社会变迁的文化背景下失去适应能力的。所以,他认为预防犯罪应该从文化背景出发,不断减少人们与变化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严景耀的犯罪学思想可以说是我国近代犯罪学的不朽之作,其犯罪学思想不仅对后续犯罪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而且也为当代犯罪问题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我们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出发去研究防控犯罪的方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因此,值得我们加以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严景耀 犯罪学思想 文化变迁 社会动荡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1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序言8-13
  • 1.1 问题的提出8-9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9
  • 1.3 文献综述9-11
  • 1.4 研究方法11-12
  • 1.5 论文结构安排12-13
  • 第2章 严景耀犯罪学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来源13-19
  • 2.1 严景耀犯罪学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3-15
  • 2.1.1 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13-14
  • 2.1.2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传统经济制度瓦解14
  • 2.1.3 西方文化传入,人们思想空前活跃14-15
  • 2.2 严景耀犯罪学思想的理论来源15-19
  • 2.2.1 受西方犯罪社会学理论的启迪15-16
  • 2.2.2 受芝加哥学派实证研究方法的影响16-17
  • 2.2.3 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17-18
  • 2.2.4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18-19
  • 第3章 严景耀犯罪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9-29
  • 3.1 犯罪现象观19-20
  • 3.2 犯罪原因观20-26
  • 3.2.1“政治上的变化”——政治原因20-21
  • 3.2.2“求生存的最好出路”—— 经济原因21-23
  • 3.2.3“因文化的变化而发生异变”——文化原因23-26
  • 3.3 犯罪预防观26-29
  • 3.3.1 改革不合理的制度26-27
  • 3.3.2 提供必要的社会援助27
  • 3.3.3 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27
  • 3.3.4 减少或消除文化上的矛盾与不稳定性27-29
  • 第4章 严景耀犯罪学思想的价值29-36
  • 4.1 严景耀犯罪学思想的理论价值29-31
  • 4.1.1 为我国犯罪学研究积累宝贵素材29-30
  • 4.1.2 促进了犯罪学实证研究在我国的本土化30-31
  • 4.1.3 开启了从文化角度研究犯罪的有益尝试31
  • 4.2 严景耀犯罪学思想的实践价值31-36
  • 4.2.1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加速经济发展——预防犯罪32-34
  • 4.2.2 妥善化解矛盾,加强法制建设——控制犯罪34-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40
  • 个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芷浩;;严景耀与中国现代犯罪心理学[J];兰台世界;2014年13期

2 于阳;;严景耀犯罪实证范式的一点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06期

3 金叶;出牢人谈书[J];w挛胖芸,

本文编号:669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669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7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