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主体格局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诉讼法为范本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司法鉴定主体格局的中国模式——以刑事诉讼法为范本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 司法鉴定主体格局 中国模式
【摘要】: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对司法鉴定制度作出修改。司法鉴定制度改革选择了一种新路径,即初步确立了司法鉴定主体格局的中国模式:选择了一种以鉴定人为主、专家辅助人为辅的司法鉴定主体格局,由二者共同为案件中涉及的专门知识问题服务。然而,配套制度的缺憾可能造成这种模式选择希冀凸显的立法理念不能完全表达,期盼达到的目标不能完全实现。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 司法鉴定主体格局 中国模式
【分类号】:D918.9
【正文快照】: 司法鉴定问题在我国司法改革,特别是刑事司法改革的进程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如何破解我国当前司法鉴定中鉴定主体混乱、鉴定暗箱操作、反复鉴定、多头鉴定、鉴定意见权威性低等难题,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重大课题。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对司法鉴定制度作出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家弘;;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J];人民检察;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侯平利;;论起诉书一本主义[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张玉娥;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不应当引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前沿;2005年07期
3 张佳华;;论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中的律师辩护制度之完善[J];前沿;2008年01期
4 朱桐辉;;冲突解决要素的提炼与反思[J];清华法治论衡;2009年01期
5 刘超;沉默权的成本效益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6 吴莹;;对刑事诉讼中口供证据规则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0年16期
7 唐治祥;;确立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模型与构想[J];求索;2009年05期
8 张爱宁;;保障律师的执业权利就是保护人权——新《律师法》评析[J];人权;2008年01期
9 丁毅;程序公正论要[J];人民检察;1999年06期
10 赵子良;试论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的分离[J];人民检察;199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早春;徐瑾;倪培兴;;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问题刍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张朝霞;王志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政策改进[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简乐伟;;董必武诉讼法学思想对司法体制改革的启示——以规制审判权滥用为视角[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5 栾少湖;耿焰;;从刑事诉讼的核心价值观看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6 于宁杰;;论律师职业权利的性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武恒光;李璐;;经营风险审计变迁的演化经济学解释[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超;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张明勇;新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聂施恒;美国检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锋;刑事立案监督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影;中国警察刑事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玲;刑事司法中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洪梅;论我国侦查程序中辩护权之有效保障[D];河北大学;2009年
3 魏巍;我国刑事被害人保护救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林雪娇;侦讯程序中的人权保障[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思平;我国刑事公诉模式的制度现状与反思[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晓梅;司法委托相关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许磊;行政程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牟R,
本文编号:670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67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