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治安法论文 >

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04:02

  本文关键词: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政府 网络舆情 群体性事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进步,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凸显,而社会矛盾的激化使得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几率剧增。群体性事件发展速度快、社会影响大,是社会矛盾与当下热点问题的集中反映,如何合理应对及处理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政府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更是树立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目前,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监管与引导已引起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在群体性事件中,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处理目前仍存在一些漏洞,主要与体制不健全,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不够完善,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意识与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水平不够等原因息息相关。本文的社会意义在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得出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中表现出的问题和当前该领域制度上的缺失,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健全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工作制度与应对机制相关建议。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首先分析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原因及网络舆情的演变进行阐述,其次结合温州市苍南县政府对当地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处理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群体性事情网络舆情特点及发展态势,最后提出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策略。本文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介绍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并归纳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现状。第二部分,阐述网络舆情与群体性事件的相关理论,包括网络舆情的概念和当前网络舆情的发展状况;群体性事件的类型、表现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等。第三部分,以“温州苍南城管执法冲突案”为例,分析网络舆情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表现特征及其影响,包括事件发生后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网络舆情在该事件中的表现特征;政府在处理该事件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等。第四部分,以该案为例,提出改进与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的对策建议,主要是完善体制与制度建设,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法制工作;建立政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以及鼓励社会参与完善政府部门管理机制等。
【关键词】:地方政府 网络舆情 群体性事件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1 绪论7-10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7-8
  • 1.1.1 研究背景7
  • 1.1.2 研究意义7-8
  • 1.2 主要研究方法8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8-10
  • 2 网络舆情与群体性事件相关理论10-18
  • 2.1 舆情与舆论10
  • 2.2 网络舆情10-14
  • 2.2.1 网络舆情的特点10-12
  • 2.2.2 当前网络舆情的发展状况12-14
  • 2.3 群体性事件相关概念14-18
  • 2.3.1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14
  • 2.3.2 群体性事件的表现特征14-16
  • 2.3.3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分析16-18
  • 3 网络舆情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表现特征及其影响分析——以“温州苍南城管执法冲突案”为例18-23
  • 3.1 事件概况18-19
  • 3.2 网络舆情在该事件中的表现特征19-21
  • 3.2.1 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线”19-20
  • 3.2.2 扩大事态的“催化剂”20
  • 3.2.3“意见领袖”的推波助澜作用20-21
  • 3.3 政府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21-23
  • 3.3.1 官方信息发布相对滞后谣言趁虚而入21-22
  • 3.3.2 事后追责没有一视同仁22-23
  • 4 改进与加强我国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建议23-29
  • 4.1 完善体制与制度建设23-24
  • 4.1.1 完善体制建设23
  • 4.1.2 完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制度建设23-24
  • 4.2 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法制工作24-25
  • 4.2.1 加强立法,完善我国互联网管理的法律基础24-25
  • 4.2.2 提升互联网法律的执行效率25
  • 4.3 建立健全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工作制度与应对机制25-26
  • 4.3.1 建立舆情采集与反馈机制25
  • 4.3.2 健全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25-26
  • 4.3.3 改进并完善舆情引导机制26
  • 4.4 鼓励社会参与完善政府部门管理机制26-29
  • 4.4.1 倡导自律及行业组织壮大26-27
  • 4.4.2 强化社会监督职能27
  • 4.4.3 加快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27-29
  • 参考文献29-30
  • 致谢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年01期

2 胡圣方;杨文德;;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胡江春;;网络舆情(2007年11月16日—12月15日)[J];中国改革;2008年01期

4 刘军;;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J];理论学习;2009年01期

5 周志强;;网络舆情与“口香糖思想”[J];人民论坛;2009年04期

6 陈婴虹;;论网络舆情对司法的影响[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7 李俊逢;;网络舆情的临战引导——基于哈尔滨警察与大学生互殴事件的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顾翔;;从网络舆情看网络对政治和文化影响的差异[J];才智;2009年16期

9 李静;;论政府善治视阈下网络舆情研究[J];理论界;2009年09期

10 王琳;汪海燕;吴武忠;张建升;张敬博;孟澍菲;;如何做好涉检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工作[J];人民检察;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铭;陈俊鑫;;我国网络舆情及管理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潘庆芳;周萍;;涉路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建议[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大鹏;;加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网络舆情体系建设[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俊喜;刘云;徐希源;;电力行业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冉治平;;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A];浙江烟草(2012年第3期总第122期)[C];2012年

7 疏学明;郑魁;张辉;袁宏永;;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方式探讨[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8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韩伟;张洪涛;;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曾华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标体系探讨[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吴涛;网络舆情助推汉江中院司法为民[N];湖北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王宏杰;注重网络舆情监督 网上网下良性互动[N];检察日报;2010年

3 四川省地税局直属分局 韦一新 胡晓驰;正确应对征纳纠纷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N];中国税务报;2010年

4 唐莉 记者 郭树仁;梅河口检察院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工作[N];北方法制报;2010年

5 记者 卢志坚 通讯员 胡连芳;江苏大丰:征聘百名“网络舆情监督员”[N];检察日报;2009年

6 见习记者 施燕燕;应对网络舆情与三项重点工作息息相关[N];检察日报;2010年

7 记者 吴汉松;提升引导网络舆情能力[N];石狮日报;2010年

8 四川省内江市工商局 吴明显 杨晓彬;建议加强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及引导工作(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9 吴明显;内江积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白真智;探秘网络舆情市场[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石新宇;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曹学艳;突发事件动态网络舆情挖掘与应对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伟;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陈t熀,

本文编号:729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29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0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