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群体事件旁观者参与冲突的身份结构与行动原因
本文关键词:重大群体事件旁观者参与冲突的身份结构与行动原因
【摘要】:旁观者参与是我国社会转型期推动偶发矛盾或纠纷异化升级为重大群体事件的关键因素。旁观者改变原本基于好奇心理而以围观者身份对某些街头矛盾聚集旁观的身份状态,以冲突事件实际参与者身份加入原本与自己毫无任何利益关联的偶发事件,直接改变了原有事件的发展轨迹,使简单矛盾变异升级成重大群体事件。阻止旁观者激活自我身份参与重大群体事件,必须清晰把握偶发事件旁观者的身份结构,全面分析造成旁观者改变自我身份参与冲突的信息透明度低、身份约束度低、利益关注度低、体制反应度低的现实原因,从而为有效构建旁观者参与的阻止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重大群体事件 旁观者 边界激活 身份结构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互联网领域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研究”(批准号15BKS109)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重大群体事件围观者参与冲突的价值因素研究”(批准号13YJA710025) 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网络话语权与重大群体事件舆情引导策略研究”(批准号14JDSZK0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631.43
【正文快照】: 旁观者改变围观身份参与冲突,是我国社会转型期造成偶发群体性矛盾变异升级为重大群体事件的关键因素。从近些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群体事件看,尽管引发事件的导火因素或大或小、各不相同,但推动可控的偶发矛盾升级异化为重大群体事件的关键因素和主体力量恰恰不是引发冲突的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周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认识社会转型期突发性群体事件[J];学习论坛;2005年05期
2 董清民;;预防和正确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探讨[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3 徐莺;;预防群体事件,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地名;2006年08期
4 刘学军;;新时期我国群体事件不断发生的成因及其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5 孟博伦;;群体事件与社会安全[J];学理论;2009年13期
6 马雁;;突发性群体事件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及启示[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候伟;;铁路突发性群体事件现场应急处置方法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2年35期
8 崔正军;贾伟杰;;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置群体事件[J];学习与实践;1998年10期
9 贾鼎;;基于公众参与视角的环境治理中群体事件发生机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10 吕鹏;;群体事件的三重境界与政治关联[J];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震华;;对新形势下应对和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实践与思考[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2 蒋佳瑜;;群体事件中的国家被害角色解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刘为民;;网“客”传播和公安“舆情”[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治国;全国规模性群体事件明显下降[N];检察日报;2013年
2 王少斋(作者系中共武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公安机关控处群体事件的“五字”对策[N];黄冈日报;2005年
3 公司职员 张国栋;处置群体事件重在维护群众利益[N];人民法院报;2012年
4 通讯员 彭召伍;紫阳城关派出所化解5起群体事件苗头[N];安康日报;2009年
5 记者 石勇 实习生 秦品城;我市公开处理非法群体事件[N];黄石日报;2010年
6 记者 李光明;群体事件问责打破了传统公式[N];法制日报;2009年
7 王捷;建“警示馆”也要建制度[N];法制日报;2012年
8 重庆市消防总队万州区支队支队长 王林刚;灵活机动 科学施救[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09年
9 记者 余p\波;警惕非法集资引发群体事件[N];法制日报;2012年
10 记者 石勇;下陆公安分局成为全省优秀[N];黄石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卉;农村失地型群体事件治理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欢;基于本体的群体事件知识管理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孙乾坤;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预防和处理[D];郑州大学;2013年
4 全颖;互联网影响群体事件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刘丽;网络群体事件成因及其治理机制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6 王静;环保类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7 谢海风;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责任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程夏;网络群体事件的预警机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9 王建;群体事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10 刘银华;我国地方政府应对劳资群体事件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33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3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