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矫正主体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07:00
本文关键词:我国社区矫正主体问题研究
【摘要】:社区矫正是把犯罪分子放在社会上进行改造的一种刑罚惩罚方式,与监禁刑相对应。与监禁刑相比,社区矫正更能体现刑罚的社会化、民主化,也更能体现刑罚的以人为本的人道价值。我国从2003年开始在局部地区试点对判处管制、拘役、缓刑、假释、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适用社区矫正,到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对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适用社区矫正,再到现在《刑法修正案(八)》把社区矫正写进刑法,我国的社区矫正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社区矫正这种非监禁化的刑罚处遇方式相对于监禁刑的刑罚处遇方式的优势也逐渐在我国改造犯罪分子的过程中凸显出来,比如社区矫正更利于犯罪分子融入社会,可以有效避免犯罪标签效应,可以有效整合司法资源并降低行刑成本等。同时,社区矫正试点中也浮出了形形色色的问题,如社区矫正主体分类不明确;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地位未能得到法律的确认;基层司法行政机关采取强制羁押措施的权力缺失;社区组织、社区矫正志愿者参与程度不高;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稳定性欠佳、专业性不足;社区矫正未能发掘家庭成员参与的重要作用及社区矫正的监督主体监督力度不够等。为了使社区矫正主体问题研究建立在相对科学的基础上,,本文从社区矫正相关概念的界定出发,从立法和实践两个角度针对目前我国社区矫正主体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本科所学,提出解决我国社区矫正主体问题的若干设想。
【关键词】:社区矫正 主体 问题与思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一、 社区矫正概述9-16
- (一) 社区的概念9-10
- (二) 社区矫正概念10-13
- (三) 社区矫正的主体分类13-16
- 二、 我国社区矫正立法视角下的主体问题16-18
- (一) 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地位未能得到法律确认16
- (二) 基层司法行政机关采取强制羁押措施权力的缺失16-18
- 三、 社区矫正实践中折射出的主体问题18-22
- (一) 社区组织、社区矫正志愿者参与程度不高18-19
- (二) 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稳定性欠佳、专业性不足19-20
- (三) 社区矫正未能发掘家庭成员参与的重要作用20-21
- (四) 社区矫正监督主体监督力度不够21-22
- 四、 构建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主体的若干思考22-31
- (一) 加强我国社区矫正相关立法22-26
- (二) 设置社区管理科作为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26-27
- (三) 设置“社区矫正官”,明确社区矫正官身份27
- (四) 以社会工作者为矫正恢复工作的主体27-28
- (五) 充分发挥人民检察院监督主体作用28-29
- (六) 充分发挥社区矫正辅助主体作用29-31
- 结论31-32
- 参考文献32-35
- 作者简介35-36
- 致谢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宋伟卫;;非监禁刑:文明社会的刑罚选择——以欧洲为视角的思考[J];北方法学;2007年03期
2 吴宗宪;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司法;2004年07期
3 康树华;社区矫正的历史、现状与重大理论价值[J];法学杂志;2003年05期
4 王志亮,王俊莉;美国的社区矫正制度[J];法学;2004年11期
5 刘强;我国社区矫正试点中的管理体制弊大于利[J];法学;2005年09期
6 屈耀伦;;关于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若干思考[J];法学;2006年10期
7 杨文杰;王耀;;论我国社区矫正管理模式设置不当的原因[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11期
8 刘东根;;公安机关与社区矫正——兼论社区矫正执行机构的构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谭恩惠;李玲芳;;我国社区矫正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邱兴隆;矫正刑的理性反思[J];河北法学;1999年01期
本文编号:757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757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