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方法视域下的司法公信力探析
本文关键词:法律方法视域下的司法公信力探析
【摘要】:司法公信力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前提和基础。司法公信力不仅有利于实现法的价值、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且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对法律的信仰,有助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因而,司法公信力问题是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虽然我国近三十年的司法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当前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状况却仍然存在着令人堪忧的问题,司法体制上的弊端、法官裁判不公、司法腐败、诉讼效率低、不尊重人权等现象,特别是在一些疑难案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如“许霆案”、“彭宇案”、“赵作海案”、“呼格案”等,这些冤假错案的不断出现,使公众不由地对司法的权威和公正产生了质疑,失去了对司法的信赖和尊重,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在这种境况下,分析造成司法公信力缺失的成因,以及探寻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方法就显得很有必要了。目前的研究大多是从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司法监督等外部性因素入手,通过对当前司法体制的改革和对司法环境的改善来达到实现公平正义的目的。而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司法的内部性因素入手,即以法律方法为进路来作为探寻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途径之一。从法律方法的视角来看,当前影响我国司法公信力的因素主要有:审判实践中存在公开性不足、司法抗干扰能力不强以及司法裁判文书说理不充分。法律方法对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意义在于:首先,法律方法有利于实现“看得见的公正”;其次,法律方法是保证法官独立公正审判的重要方法;最后,法律方法是推动裁判文书说理的必要技术。也即是说,在司法实践过程中,法律方法诸如法律发现、法律推理、法律解释、法律论证、价值衡量、漏洞补充、法律修辞、事实认定等的正确、综合运用,可以达成尽可能广泛的共识,不仅对于当事人双方“定纷止争”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充分发挥司法的社会功能、进而增强公众对司法的信任、提升司法公信力具有积极意义。除此之外,法律方法进入司法实践还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一是加强法律方法的教育培训,提升法官司法能力;二是建立法官独立审判制度,让审理者裁判;三是完善裁判文书说理机制,提高判决书说理水平。通过这些制度方面的构建及完善,来保证法律方法在司法过程中的充分、正确运用,从而在微观层面达至司法公信力的实现。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 法律方法 法律解释 裁判说理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
- 二 选题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0-11
- 三 研究综述11-12
- 四 研究方法及基本思路12
- 五 有关范畴及术语的界定12-14
- 六 本文结构14-15
- 第一章 法律方法视域下司法公信力存在的问题15-27
- 第一节 审判过程公开性不足15-18
- 一 审判过程不完全公开的表现16-17
- 二 审判过程公开性不足的原因17-18
- 第二节 司法抗干扰能力不强18-22
- 一 司法抗干扰能力不强的表现19-20
- 二 司法易受干扰的原因分析20-22
- 第三节 裁判文书说理不充分22-27
- 一 当前裁判文书说理方面存在的问题22-24
- 二 影响裁判文书说理的主要因素24-27
- 第二章 法律方法对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作用27-36
- 第一节 法律方法有利于实现“看得见的公正”27-30
- 一 法律方法能有效提升法官司法能力27-28
- 二 法律方法能有效促进审判实质性公开28-30
- 第二节 法律方法对法官独立公正审判具有积极意义30-33
- 一 法律方法是法官独立审判的重要技术——以法律解释为例30-31
- 二 法律方法是法官公正审判的必要方法——以法律推理为例31-32
- 三 法律方法是法官独立公正审判的有效工具——以法律论证为例32-33
- 第三节 法律方法是推动裁判文书说理的重要方法33-36
- 一 法律方法能够增强说理的可接受性——以法律解释为例33-34
- 二 法律方法可以强化说理效果——以法律修辞为例34-36
- 第三章 以法律方法为进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制度构想36-41
- 第一节 建立法律方法的培训制度36-38
- 第二节 建立法官独立审判制度38-39
- 第三节 建立裁判文书说理制度39-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4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4-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一;提升司法公信力[J];今日浙江;2005年18期
2 龚丽萍;;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思考[J];发展研究;2006年10期
3 王志刚;;法官要为提升司法公信力而努力[J];中国审判;2006年08期
4 李少平;;看得见的正义——论司法公信力建设[J];求是;2007年08期
5 吴坚定;;关于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初步探讨[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08年12期
6 张书琦;;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33期
7 龚廷泰;何晶;;司法公信力与良性司法[J];江海学刊;2009年02期
8 汪燕;;从选择性司法谈司法公信力的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9 唐坤;;制度视阈中司法公信力的流失与重构[J];学习与实践;2009年12期
10 蔡志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面提高司法公信力[J];求知;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从粗放到系统:论司法公信力评估体系的构建[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2 孟杰;;试论司法公信力的实现途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3 陈有西;;司法公信力与社会和谐[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张新茂;;浅议加强司法公信力的建设——以董必武法学思想为角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5 钟健生;肖建国;;量刑公正感“碎片化反应”及其解决之道——对刑事司法公信力生成的一个逆向性研究[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6 刘玉民;王佳;;司法公信力建设的体系构架——兼论司法公信力的生成基础[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张仁虎;娄必县;;司法公信力的检讨与重塑——基于二审改发率、上诉率和信访变迁的三维考察[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8 廖彦清;薛子裔;;司法与公众良性互动:司法公信力重塑之道——从网络涉诉负面信息传播实证分析入手[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9 魏新;;溯源与解困:基于制度信任立场的司法公信力建设之思考[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匡敬武;;司法公信力探析——以基层法院为视角[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2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旭;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优先途径[N];江苏法制报;2009年
2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法院 肖杰;司法公信力缘于什么[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徐伟;“提高司法公信力从点滴做起”[N];法制日报;2012年
4 本报通讯员 盛茂;司法公信力是如何提升的[N];光明日报;2012年
5 刘宝权 史明箭;群众认可,才能提高司法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 院长 李少平;以队伍建设为根本 大力提升司法公信力[N];天津日报;2012年
7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陈岚;司法公信力的提升路径探索[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齐锐;司法公信力建设是法院建设的最大价值[N];西部法制报;2012年
9 特约记者 陈旭 王志高;我省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N];江苏法制报;2013年
10 记者 徐伟;提升司法公信力推进队伍建设[N];法制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喜平;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司法公信力[D];复旦大学;2008年
2 关玫;司法公信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马兆婧;论司法公信力的生成[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4 刘玉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司法公信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谭俊峰;司法公信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乾;论司法公信力[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秦川;论司法公信力[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3 刘进;司法公信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刘凤;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郭振芳;和谐社会视阈下司法公信力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齐云图;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明;司法公信力的缺失与重塑[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之晖;网络时代司法公信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施俊文;司法公信力视野下的判决书论证说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宋妍;司法公信力提升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03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00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