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协:调解结案的深层理论与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妥协:调解结案的深层理论与实证研究
【摘要】:民事案件调解的解决方式即是妥协艺术,这种妥协非当事人主动意思,而是一种被动式的妥协。这并不是对原则的牺牲,而是自我利益最佳判断者——当事人自由意志的表现,是正当程序价值的表征,其与恢复性司法存在异曲同工之处。对于如何引导当事人作出妥协,除了把握好当事人主张权利的正常心理外,其无恶意和恶意诉讼值得我们认真对待。调解法官应该努力改变当事人的参照点,充分利用和发挥妥协的积极价值,避免、化解妥协的消极影响,应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平衡,调动各方力量创造群体效应,增强亲和力营造人文氛围,保护妥协方利益,确保实现案结事了。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关键词】: 调解 妥协 恢复性司法 价值最大化
【分类号】:D926
【正文快照】: 民事调解是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在双方自愿基础上,促使当事人互相谅解,从而达成协议的过程。此过程中,双方自愿是解决矛盾的关键。那么如何促进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呢?本文借助心理学分析和哲学思维等工具,结合笔者多年的审判实践,展开论述,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广平;刘思培;;刑事和解的恢复性司法之维[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陈聪;;浅议恢复性司法引入我国之必要性[J];中国集体经济(下旬刊);2007年09期
3 秦玉红;;刑事和解的概念探析[J];学术论坛;2010年12期
4 姚国梅;;浅议“恢复性司法”在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的作用[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07期
5 尹璐;赵宁;;论恢复性司法视野下正义之实现[J];沧桑;2006年04期
6 陈兟;;建立少年恢复性司法模式刍议[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7 韦伟强;;恢复性司法在防治青少年犯罪中的应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邓陕峡;;构建我国恢复性司法的意义与设想[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许俊;;关于刑事和解制度设计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3期
10 郑列;马方飞;;社区矫正的新发展——恢复性司法的运用[J];犯罪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盛荣;;论恢复性司法之适用领域[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东;;浅析恢复性司法[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夏黎阳;;论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的可适用性[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朱沅沅;谢雨;;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姚建龙;;恢复性少年司法在中国的实践与前景[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王顺安;甄宏;;社区矫正与恢复性司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潘兆康;;和谐社会视野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新视角:恢复性司法模式[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杨崇华;张美英;;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恢复性司法”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王飞;;试析刑罚权国有性面临的挑战[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10 李艳霞;;倡导恢复性司法 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仁文;恢复性司法不应只是“听起来很美”[N];人民法院报;2007年
2 靳明;规制恢复性司法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 朱玉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恢复性司法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王琳;“恢复性司法”当慎行[N];中国妇女报;2006年
5 贾永平;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现实必要性[N];江苏法制报;2006年
6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讲师、法学博士后 吴丹红;关于恢复性司法的一个反思[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狄小华 本报记者 孙继斌;刑事司法的重要课题:刑事一体化和恢复性司法[N];法制日报;2004年
8 张勇 田济民;防控未成年人犯罪应提倡恢复性司法[N];检察日报;2004年
9 李明耀 林春鸿;人大支持“恢复性司法”[N];检察日报;2006年
10 李游;恢复性司法三原则[N];检察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小丰;论刑事和解[D];复旦大学;2012年
2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张善q,
本文编号:1033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033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