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一案件中媒体审判问题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李天一案件中媒体审判问题的研究
【摘要】:这个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2013年发生在中国的李天一案中媒体审判的问题。例如,媒体审判是否存在李天一案件中;媒体审判是否影响司法审判;如果媒体影响到司法审判,如何影响;以及媒体给司法审判的影响。这篇文章还试图从法律层面上解读该案件中产生媒体审判的原因并尝试找到解决媒体审判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这篇论文用了“轰动效应”理论去探索媒体如何对司法审判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用“轰动效应”分析媒体报道的标题和内容,来分析媒体是如何报道该事件。本文还分析媒体为了满足读者的心理预期在报道中存在的偏见。此外,在回顾西方学者就媒体审判所得出的结论和观点,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先前的基础上,对媒体审判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论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典型案件进行深度研究。作者不仅分析媒体如何报道李天一案件以及媒体如何影响公众舆论的。还通过分析在线读者和微博用户的对李天一的评论以获取公众对该案件的看法。此外,作者还采访两位专家,请专家就该案件中媒体审判问题进行深度解读。 作者经过研究发现,新浪娱乐、北京晚报和新京报在报道李天一案件,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所用的标题绝大多数都具有轰动效应并且报道中存在对李天一的偏见。超过50%的读者和新浪微博用户都认为李天一是有罪的,应该受到严重的惩罚。根据媒体审判的定义和以上研究结果,这个结果表明媒体审判存在这个案件中。此外,密云法院刑事庭蔡法官认为,李天一案件由于公众舆论给法官造成压力,对李天一的处罚过于严重。如果没有媒体影响,这样的案子被告通常被判五至七年,而李天一案中被判十年。研究结果表明在李天一案中媒体审判确实影响了公众对李天一案件的看法并造成了公众舆论压力。专家观点认为媒体审判通过舆论压力影响了司法审判。
【关键词】:刑事案件 司法审判 媒体审判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2;G20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11-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1-12
- 1.2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Li Tianyi case12-13
-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13
- 1.4 Structure of the Paper13-14
-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14-21
- 2.1 Sensationalism and news bias14-16
- 2.1.1 Sensationalism14-15
- 2.1.2 News bias15
- 2.1.3 Media's role in shaping public opinion15-16
- 2.2 Previous Studie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bject16-20
- 2.2.1 Trial by media16-17
- 2.2.2 HowTBMinfluencesjudgesintheUS17
- 2.2.3 Causes of trial by media17-18
- 2.2.4 Remedies to trial by media18-20
- 2.3 Research questions20-21
- Chapter Ⅲ Methodolody21-26
- 3.1 Case Study21-22
- 3.2 In-depth interview22-23
- 3.3 Textual analysis23-24
- 3.4 Research samples24-26
- Chapter IV Findings26-38
- 4.1 A majority of sensational headlines are used26-27
- 4.2 Serious news bias27-30
- 4.3 Public opinion about Li Tianyi case30-33
- 4.4 Views of legal experts33-38
- 4.4.1 The punishment on Li Tianyi is too severe33-35
- 4.4.2 The court's failure35
- 4.4.3 Feasible remedies35-38
- Chapter Ⅴ Discussion38-41
- 5.1 TBM exists in the case38
- 5.2 TBM causes huge pressure on judges38-39
- 5.3 Causes and feasible solutions of TBM39-41
- Chapter Ⅵ Conclusion41-42
- References42-45
- Appendix45-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丽丹;;美国的陪审制度与“媒体审判”[J];传媒观察;2008年06期
2 宋玉岩;王大为;;浅析媒体审判与司法公正之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0年27期
3 杨庆艳;;论媒体在司法公正中的角色定位[J];才智;2011年24期
4 唐娜;;论“媒体审判”与司法独立[J];华商;2008年07期
5 汤丽声;;试论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关系——对我国媒体审判现象的反思[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6 吴丽;付云华;;浅论“媒体审判”与司法公正的冲突[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4期
7 吴永红;江成鹏;;对于“媒体审判”问题的反思[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何露;;“媒体审判”须戒慎[J];法制与社会;2009年14期
9 余绍银;项海波;;论媒体审判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与协调[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余绍银;项海波;;论媒体审判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与协调[J];学理论;2010年2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学生 雷磊;有点名气就翻脸 当起媒体审判官[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童大焕;媒体审判害了“杨不管”[N];嘉兴日报;2008年
3 蔡定剑;媒体审判应该降温[N];法制日报;2001年
4 何淼玲;“媒体审判”:小心当被告[N];湖南日报;2008年
5 许身健;激浊扬清中警惕媒体审判[N];检察日报;2005年
6 诸巍;媒体审判”:长远有碍司法权威[N];解放日报;2004年
7 白丹 刘扬;谢泼德案:媒体审判之罪[N];中华新闻报;2004年
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乔新生;媒体监督别过界[N];检察日报;2009年
9 吴兢;舆论监督司法的平衡点[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徐迅;质疑生效判决不等于“媒体审判”[N];检察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唐芳;刑事司法报道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亓荣霞;法官职业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张振亮;大众传播传者社会权利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光亮;小雅琳案引申出的重庆媒体审判[D];重庆大学;2013年
2 张媛;李天一案件中媒体审判问题的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洪黎;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的关系[D];南昌大学;2005年
4 陈敏;“媒体审判”新探[D];复旦大学;2008年
5 袁佳;“媒体审判”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苏航;司法和舆论关系的冲突与协调[D];吉林大学;2012年
7 贺樝;媒体审判:错位的新闻监督[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叶一;媒体报道审判新闻的基本矛盾及其法律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瑾;“媒介审判”现象透析及其法律规制构想[D];兰州大学;2007年
10 谭骏;论媒体监督对定罪量刑活动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42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042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