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不确定感对程序公正效应的调节作用:回顾与展望
本文关键词: 自我不确定感 程序公正效应 调节作用 出处:《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我不确定感是指个体怀疑"自我",并且对其看法不稳定而产生的内隐与外显的主观感受及反应。其研究方法主要有自我报告法与情境实验法。自DeCremer和Sedikides首先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自我不确定感对程序公正效应的调节作用后,研究者们通过将自我不确定感分解为情绪自我不确定、地位不确定和归属不确定以及探讨程序公正认知机制,不断扩展了此领域的研究成果。未来可以通过自我不确定感调节效应的本土化研究,自我不确定感特质与情境成分交互作用的探讨,自我不确定感与自我肯定、信息不确定感等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进一步深化此领域的研究。
[Abstract]:A sense of self-uncertainty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suspicion of the "self". And the subjective feelings and reactions caused by the instability of their views are implicit and explicit.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are self-reporting and situational experiments. The first step is from DeCremer and Sedikides. The empirical study verifies the effect of self-uncertainty on the effect of procedural justice. By decomposing self-uncertainty into emotional self-uncertainty, status uncertainty and attribution uncertainty, the researchers explored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procedural justice. In the future, we can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lf-uncertainty and situational components, self-uncertainty and self-affirmation through the localization of self-uncertainty regulation effect.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uncertainty and other related variables further deepens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暨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20079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171094) 全国教科规划十一五国家一般课题(BBA090066) 留学回国启动基金项目(2011)资助
【分类号】:D926
【正文快照】: 1引言程序公正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与态度,如工作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等(eg.,HeslinWalle,2011;Li,Liang,Crant,2010;van Dijke,DeCremer,David,Van Quaquebeke,2010),这被称作程序公正效应(procedural justice effect)。为了积极发挥程序公正效应的作用,当今组织或领导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严鸣;涂红伟;李骥;;认同理论视角下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定义及结构维度[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丽颖;特质移情和状态移情及其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程亚华;社会知觉中特质与情境交互作用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从容;宋晓阳;段兴民;;知识型新员工组织社会化对组织承诺影响的追踪研究[J];经济管理;2011年07期
2 赵青;孙炳海;李伟健;谢佳链;陈海德;;感知需求对高中生助人行为的影响:共情反应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0年05期
3 涂红伟;贾雷;周星;;消费者渠道迁徙行为的定义及其结构维度[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10期
4 孙炳海;苗德露;李伟健;张海形;徐静逸;;大学生的观点采择与助人行为:群体关系与共情反应的不同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5期
5 郑信军;岑国桢;;大学生倾向性道德敏感的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8年05期
6 李启明;徐海燕;;大学生心理传统性及现代性、人格特质与双元孝道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11年06期
7 郑信军;何佳娉;;诱发道德情绪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8 郑显亮;张婷;袁浅香;;自尊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通情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9 赵欢欢;张和云;刘勤学;王福兴;周宗奎;;大学生特质移情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5期
10 任皓;温忠麟;陈启山;叶宝娟;;工作团队领导心理资本对成员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多层次模型[J];心理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燕君;组织情境下人—组织匹配对个体绩效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张萍;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闫志英;移情的调节因素及其时程特点[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丽;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探讨[D];南京大学;2011年
2 龚涛;大学生的捐助行为及其与人格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潘威;初中生道德行为的测评与特点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青;观点采择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共情关注和个体忧伤的中介作用[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喜生;大学生感戴倾向及其与移情能力、助人倾向间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齐亚静;关系评价对助人行为的影响:自尊的社会标尺作用[D];河北大学;2009年
7 郑敬华;成人犯共情对攻击行为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鑫;大学生虚拟内疚问卷的编制及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秀勤;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角色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李浩;共情半投射测试工具的初步编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德生;;社会心理学视域中的“社会认同”[J];攀登;2010年01期
2 张宇;;论角色认同的重新定位[J];求索;2008年03期
3 丁芳;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 周晓虹;;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J];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5 陈旭;情境讨论、榜样学习和角色扮演对儿童助人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6 顾鹏飞,李伯黍;5—13岁儿童利他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90年03期
7 李丹;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年03期
8 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1年02期
9 周念丽;中小学生移情量表编制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5期
10 李丹,姜企华;助人意向、助人方式与移情反应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姬慧;移情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德育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崔诣晨;内隐人格观对社会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邹菲;内容分析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杨子云;当代人格研究的目标取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信玺;市场经济与检察制度完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新华社记者 田雨;民告官:5年结案近50万件[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孔庆鸣;检察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的作用[N];江苏法制报;2007年
3 记者 王红梅;全区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4 本报评论员;必须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N];法制日报;2006年
5 赵兴武 崔民;南京玄武案例指导提升审判水平[N];江苏法制报;2007年
6 陈海发邋冀天福;为行政审判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陈伟邋本报通讯员 杜树升;咬定大局不放松[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莫智芬;今年上半年 劳动纠纷案件同比下降三成[N];东莞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凯;指向自我与他人的分配、程序公正信念对愤怒表达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49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449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