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能动司法的格义与反思
本文关键词: 能动司法 司法能动主义 格义 司法哲学 出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由最高人民法院所大力倡导和推行的"能动司法"理念,引起了法律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热烈讨论,然而,"能动司法"这个概念本身在讨论者之间却呈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歧义认知和错位解读;许多论者认为我国的"能动司法"与西方的"司法能动主义"是实质同一或既有区别又有一致的同类概念。实际上,"能动司法"是我国"服务大局"这一特有政治—司法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而"司法能动主义"则是具有美国特色的司法哲学,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客观意义上的直接关联,把两者视为同一或同类,是反向格义导致的结果;与此同时,我国"能动司法"理念的确立尚缺乏一个认真的理论反思过程。
[Abstract]:The concept of "active justice", which was strongly advocated and promoted by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has aroused heated discussion in the legal academic and practical circles. However, the concept of "active justice" itself presents an unusual understanding of ambiguity and misplacement among the discussants. Many commentators think that the "active judicatur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judicial activism" in the West are the same concept in essence or have both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fact, the "active judicature" is the unique government of our country "serv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Governance-part of the ideology of justice, "Judicial activism", on the other hand, is a judicial philosophy with American characteristics. There is no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wo in an objective sense. They are regarded as the same or the same kind, which is the result of reverse just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cept of "active justice" in China lacks a serious process of theoretical reflection.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AFX003)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范愉;;诉前调解与法院的社会责任 从司法社会化到司法能动主义[J];法律适用;2007年11期
2 罗东川;丁广宇;;我国能动司法的理论与实践评述[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3 肯恩·凯密克;范进学;;司法积极主义的起源和当代含义[J];法律方法;2011年00期
4 支振锋;;从文本到问题:中国法理学研究的进取路径 从资源汲取的角度切入[J];中外法学;2009年04期
5 施嵩;;美国司法能动主义评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10年04期
7 张志铭;;中国司法的功能形态:能动司法还是积极司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贺小荣;能动司法是人民法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选择[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辉;论司法能动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君;“西学中源”说新评[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2 何海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页司法权的实践史(1990—2000)[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3 栾志荭;;印度公益诉讼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刘星;;民国时期的“法学权威”——一个知识社会学的微观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6年01期
5 方流芳;罗伊判例:关于司法和政治分界的争辩——堕胎和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的司法解释[J];比较法研究;1998年01期
6 魏增产;论WTO争端解决中的司法积极主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杨飞;;略论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强度[J];重庆行政;2007年03期
8 陈实;论法官在困难案件中的角色[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王健;西方政法知识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为中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朱广东;;WTO争端解决中的司法克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信春鹰;中国是否需要司法能动主义[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范春莹;法律思维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白雅丽;司法的角色[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李炳烁;司法制度的政治功能[D];吉林大学;2008年
4 郭云忠;刑事诉讼谦抑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王明新;现代社会中的法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韩德明;司法的现代性及其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胡晏诚;我国最高法院角色和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文禄;最高法院功能之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厚鹏;;中国能动司法现实性基础及度之问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35期
2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检察官;2010年19期
3 唐永春;;卡多佐司法哲学解读[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4 庞凌;法院如何寻求司法能动主义与克制主义的平衡[J];法律适用;2004年01期
5 李桂林;;司法能动主义及其实行条件——基于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的考察[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庄毅;;论司法能动主义在中国的现实基础[J];兰州学刊;2006年08期
7 陈朝阳;;司法哲学基石范畴:司法能动性之法哲理追问[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著名法学家张卫平教授来我院讲学[J];政法学刊;2010年03期
9 胡文静;刘恒;;论能动司法的检察监督[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10 罗飞云;论权利的司法生成[J];法学论坛;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海波;;晨光初现的正当程序原则[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全国律协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议程[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 法学博士 王彬;司法能动主义溯源及现实意义[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上海市一中院 凌捷;司法能动主义的改革方向[N];法制日报;2010年
3 河北省深泽县人民法院 王军锋;审判实践中的司法能动主义走向[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西南政法大学 郝振江;司法能动主义与我国非讼事件程序法的制定[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杨力;认真对待最高法院[N];法制日报;2007年
6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左卫民;法治社会中的法院功能[N];人民法院报;2002年
7 宋一欣;“实验性诉讼”法值得借鉴[N];中国证券报;2006年
8 上海市一中院 王珊;完善司法建议工作的有效路径[N];法制日报;2010年
9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徐昕;适应乡土社会的能动司法模式[N];人民法院报;2010年
10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徐昕;适应乡土社会的能动司法模式[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辉;论司法能动主义[D];山东大学;2010年
2 韩德明;司法的现代性及其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福勇;论民事法官能动性[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凤伟;司法能动主义比较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2 林感;司法能动主义探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3 刘洁;论司法能动主义[D];河北大学;2007年
4 冉纲瑞;论司法能动注意在我国的适用[D];西北大学;2011年
5 郭俊伟;对中国司法能动主义的思考[D];宁波大学;2011年
6 蔡丽敏;司法能动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莉;司法能动主义的法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常倜;司法能动主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陈洪杰;扩散利益的保护与当事人适格之扩张[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吴宝林;论能动司法的界限及实现[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07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0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