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与检察监督
本文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 封存制度 检察监督 出处:《政治与法律》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75条,增加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的规定,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从检察机关近年来探索和试点的情况来看,健全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需要重点解决启动程序、决定模式等方面的规范化问题,并应结合检察职能的发挥,进一步加强对该项制度执行的监督。
[Abstract]:Article 275 of the newly revised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adds provisions on the sealing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records, which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Judging from the situation that procuratorial organs have explored and experimented with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perfect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closing and keeping juvenile criminal records, we should focus on solving the standardization problems in starting procedure and deciding mode, and 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ver the execution of this system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xertion of procuratorial func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5.2;D926.3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陈坚;;刑事法律监督的立法完善[J];法学;2006年08期
2 王祺国,刘周;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05年10期
3 关英彦;;检察侦查权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检察官;2006年01期
4 谢志强;;社会转型期检察机关应强化八种理念[J];中国检察官;2006年05期
5 林明枢;;穿越法律规则的公平与正义[J];中国检察官;2006年10期
6 万毅;;论侦查权配置的内在原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张智辉;李哲;;检察学的学科使命与理论体系[J];人民检察;2007年15期
8 戴玉忠;;检察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与前瞻[J];人民检察;2007年15期
9 刘方;;论构建中国特色检察制度[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文彤;中国检察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谢如程;清末检察制度及其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明超;检察官职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李小倩;民事公诉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孙兴国;试论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令源;量刑建议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王竞;前苏联检察院一般监督的历史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杨宏寅;论我国检察机关的作用及其加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张林;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力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胡娅;我国民事公诉制度之建构[D];中南大学;2006年
9 程立永;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10 黄伟;我国主诉检察官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盘根;惩罪兼育心 治标重固本──无锡市北塘区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经验[J];人民检察;1997年10期
2 马丽娟,李科;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标准研究[J];检察实践;2001年05期
3 方姿;刘俐;;建立我国完备的少年司法制度[J];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陕县法院联动多部门共建未成年人犯罪立体防治监管体系[J];中国审判;2007年06期
5 王晓华;;成年人参与讯问未成年人制度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李敏辉;;圆桌审判[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7年06期
7 范大裕;;论未成年人犯罪之社区矫正[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张颖;;论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以宜昌市为例[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6期
9 张连举;;未成年人犯罪之相对不起诉论要[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陈乔;;检察机关在防治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功能[J];学习月刊;2007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岩军;;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之必要性[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2 时福茂;;律师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A];推动律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暨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朱兴祥;张峰;;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处遇——面对“同龄不同罚”的尴尬[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4 张晓力;;试论检察机关如何增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5 孙浙燕;;浅析恢复性司法在我国青少年犯罪领域的可行性[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张媛媛;;未成年犯罪处遇与刑事和解立法——从董必武立法思想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7 章颖芳;王磊;;恢复性司法视野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完善[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陈耀中;;试论未成年人保护与律师参与[A];推动律师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会议暨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喜和;施源;;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优化选择——以刑事和解不诉制度为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10 崔会如;;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卢菊凤 刘元美;万山法院搭建未成年人犯罪帮教平台[N];铜仁日报;2008年
2 李金健;未成年人犯罪 “两抢一盗”居多[N];东莞日报;2011年
3 记者 高锴 通讯员 宋哲;“黄橙红”预警让“花朵”不再凋零[N];天津政法报;2008年
4 德保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许剑;对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调查[N];法治快报;2009年
5 张菁 李全文;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没有逮捕必要的法律适用[N];西部法制报;2009年
6 记者 李云超;西秀未成年人犯罪率大幅下降[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记者 王新友;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N];检察日报;2010年
8 李玲 董常青;未成年人犯罪: 需要全社会关注[N];检察日报;2002年
9 记者 马培贵 通讯员 封文智 潘红梅;加大矫治帮扶力度防止重新犯罪[N];深圳特区报;2009年
10 王甜;淄川区检察院检校共建平安校园[N];淄博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曾康;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胡昊昕;少年刑事司法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王文生;宽严相济视域下的刑事检察工作[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马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海霞;未成年人犯罪暂缓起诉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张宁;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程序的思考与探索[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伊同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丁君早;未成年人司法维权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汪振琦;论我国未成年被告人的刑事司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6年
6 戴蔚雯;试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7 梁超;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矫正问题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邓艳琳;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探讨[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9 瞿红;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陈杰;论我国未成年刑事和解的制度构建[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4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44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