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断裂与修正:我国民事审判组织之嬗变

发布时间:2018-02-27 22:57

  本文关键词: 审判组织 民事诉讼 合议制 独任制 审判委员会 出处:《政法论坛》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民事审判组织适用的现实状况与立法的规定之间呈断裂之势。独任制适用的高度扩大化,合议制适用中"形合实独"的常态化,以及司法审判的行政化等现象,已致使规范民事司法的诉讼法律长期经受着来自民事司法自身的悖离和挑战,也致使"司法与人民渐行渐远",危及司法公信。应对民事审判组织立法与司法之间断裂的状况把脉问诊并对症下药,既及时修改完善立法在审判组织上不切实际的规定,亦有效校正民事司法在审判组织适用中悖离法律的行为,以促进民事审判组织之名实相符,提升司法公信力。
[Abstract]:There is a tendency to break betwee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civil trial org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the provisions of legislation. The highly expanded application of the sole appointment system, 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form, reality and independen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llegial system, and the administrative nature of the judicial trial, etc. It has caused the litigation law to regulate the civil justice to endure the contradiction and challenge from the civil judicature itself for a long time. It also causes "the judiciary and the people to go further and further" and endangers the judicial public trust. It should examine the situation of the breakage between the legislation of the civil trial organization and the judiciary and give the right medicine to the case, so as to amend and perfect the impractical provisions of the legislation in the trial organization in a timely manner. It also corrects the behavior of the civil justi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w in the trial organiz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atch of the name and reality of the civil trial organization and enhance the judicial credibilit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法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民事审判组织与司法公信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3SFB202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肖建国,肖建光;审判委员会制度考——兼论取消审判委员会制度的现实基础[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白山云;对强化合议庭职责的思考[J];法律适用;2000年02期

3 高洪宾;;中国审判委员会制度改向何处——以本土化为视角的思考[J];法律适用;2006年03期

4 张卫平;论我国法院体制的非行政化——法院体制改革的一种基本思路[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宫澎;从现行审判运行机制存在的缺陷谈对完善合议制度的认识[J];河北法学;2002年03期

6 武东侠;张泽军;;探析案件承办人制度[J];知识经济;2008年12期

7 蔡彦敏;;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委托代理人制度[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8 陈光中;龙宗智;;关于深化司法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法学;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黄健;;民事执行裁决权配置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胡小红;;经济法学视野中的行政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张薇;卓广平;;论司法独立体系下审判委员会对法官独立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张嘉军;扩张与限制:试析两大法系两种不同反诉观——兼论我国反诉制度的未来走势[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周方伦;刍议法官独立[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程晓燕,华枫;论辩诉交易与我国刑事诉讼[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8 奚玮,张韬;试论民事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奚玮;黄海龙;;论被害人参与疑罪不诉程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振生;;论我国司法权独立的障碍及克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文艾;;检察机关派员列席审委会制度的反思与建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沈雪中;糜方强;楼丽;赵宝琦;;试论检察机关捕诉机制改革[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叶国平;;罗尔斯程序正义思想研究——以《正义论》为中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黄韬;;考察我国法院处理不良金融债权争议案件的政治维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宁静波;;法经济学视角下的调解制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7 杨衍宇;刘曦;;司法权与公平正义法制环境之营造[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8 杨衍宇;刘曦;;司法权与公平正义法制环境之营造[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9 孔志国;;法院的非行政化,一个宪法问题[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10 饶世权;;科学布局产业保护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法律规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吕涛;检察建议法制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5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吴峗;法院强制拍卖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硕;论我国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贝奇;证明妨害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周琪;虚假诉讼的法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倩;论新形势下的审判公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力;;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考察及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2 贺卫方;;关于审判委员会的几点评论[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3 布迪厄;强世功;;法律的力量——迈向司法场域的社会学[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4 李晓辉;关于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几个问题[J];当代法学;2000年01期

5 陈贵民;论司法效率[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6 范仁善;对深化审判方式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J];法律适用;1999年01期

7 周晓笛;还审判权于合议庭──废除案件审批制度的思考[J];法律适用;1999年09期

8 陈光中;;比较法视野下的中国特色司法独立原则[J];比较法研究;2013年02期

9 景汉朝,卢子娟;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J];法学研究;1997年05期

10 张民;按照司法规律改革案件审批制度[J];人民司法;1999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编辑部;[N];人民法院报;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强;重罪审判组织过于简化的弊端[J];人民检察;2000年11期

2 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平等、公开与责任——审判组织改革的理性思考[J];人民司法;2006年07期

3 姚莉;;刑事审判组织表决规则研究[J];法学研究;2009年01期

4 黄辉;;设立环境保护专门审判组织的理论思考[J];东南学术;2010年05期

5 柯昌信;审判组织改革刍议[J];人民司法;1988年09期

6 熊选国;关于加强和完善审判组织的几个问题[J];人民司法;1995年07期

7 姚莉,詹建红;从集体决策到个体决策──刑事审判组织改革新思路[J];中国律师;2000年10期

8 周湖勇;;论我国劳动诉讼审判组织的改革和完善[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杜文勇;对我国完善审判组织的思考[J];前沿;2001年12期

10 王国庆,马海翔;审判组织运行机制改革之探讨[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嘉道;;明确职责定位 充分发挥审判组织职能[A];黑龙江省法院系统审判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C];2001年

2 胡黔生;;审判组织与审判权运行机制研究——对基层法院“三种审判组织”改革的基本设想[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3 康宝奇;杜豫苏;姚建军;何育凯;;审判组织良性配置和审判权优化运行的路径思考与展望——以西部某省会城市中级法院“全面设置专业化合议庭模式”为样本[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葛方;张峻义;;对合议庭职责界定的几点思考[A];黑龙江省法院系统审判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C];2001年

5 蒙丽华;;西部地区审判权运行机制试点改革探析——以贵州省G县法院为分析样本[A];贵州法学(总第8期)[C];2014年

6 赖丽莉;;我国合议庭运作机制的困境及改革[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7 冒金山;;虚化与重构:合议制运作的理想、现实与改革[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郑市人民法院 赵培伟 师俊杰;探索科学的审判组织模式[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最高人民法院 胡夏冰;完善审判组织形式 优化司法资源配置[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百色市右江区人民法院 张远提;现行审判组织的利弊及完善建议[N];法治快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守增;分正与效率的呼唤[N];人民法院报;2000年

5 张春红;审判决策中的从众和乐队效应及修正[N];江苏法制报;2005年

6 李兵 牛传勇;扎实推进少年审判组织机构建设[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记者 毛一竹;广东法院力推审委会委员审案[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8 记者 刘吟秋;成都“两权”改革有声有色[N];人民法院报;2008年

9 赵传杰邋贾晋璇 本报记者 马智博 戚泥莲;创新工作机制 深化从严管理[N];黑龙江日报;2008年

10 记者 王鑫 通讯员 魏军;成都中院“两权”改革经验在全国有示范作用[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于仲兴;审判组织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温贤;中国审判组织制度改革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王健;论审判组织运行之完善[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卞晓蕾;独任制:审判组织改革的方向[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余为军;刑事审判组织审判权虚置现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李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保审判组的设置与运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7 黄冠华;民事审判组织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郭彤;司法职业化:福安法院的实践[D];厦门大学;2008年

9 颜茂苏;论司法权的结构与优化[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44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44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d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