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死因确认制度及其借鉴
发布时间:2018-02-27 22:33
本文关键词: 死因确认 死因裁判官 死因 调查 出处:《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死因确认制度是英美司法体系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项裁判制度。根据英国法律的规定,对所有个人的死亡情况都应进行死亡登记。死亡登记依据执业医生签署的死亡证明书或死因裁判官法庭进行死因调查(inquest)后做出的裁判(verdict)。英美死因确认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探寻导致死亡或者与死亡有关的事实真相,包括死者的身份信息、死亡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根据其他相关法律必须明确的事实,以此对死亡情形做出法律上的认定,法医病理学上的死亡原因仅是死因裁判官法庭的调查成果之一。死因裁判不认定与死亡相关的刑事或民事责任,也避免涉及评价他人的行为。死因裁判官(coroner)是死因确认制度的核心,主导死因调查程序,有权决定自行或召集陪审团审理案件并做出裁判。死因裁判官或者陪审团在死因裁判官法庭中,根据警方提交的死亡调查报告、法医或其他专业机构的鉴定报告,并传召证人、检视证据,综合判断后做出相应的裁判。死因裁判官法庭中没有立场对立的当事方,然而与死亡有适当利害关系的人士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代理人参与法庭审理程序、查阅证据并可以向证人发问、提出自己的质疑,这为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死因裁判官进行调查时可以主动行使职权调查收集证据,因而其职能具有一定的行政属性,与一般审判法庭中法官完全中立消极的地位有所不同。 本论文考证英美死因确认制度产生和发展沿革,考察现行法律运行中的程序,分析制度背后蕴含的理念和价值,最后研究我国借鉴的可能性及相应的构建方式。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为五个部分,共约2.5万字。 论文第一部分考察死因确认制度在英国的产生和发展,在他国家和地区的传播,以及面临的争议和挑战。这部分主要参考英国学者的著作和英国国内的改革报告,同时着重介绍香港地区的死因裁判制度。第二部分介绍英国死因确认制度的运作程序。结合英国现行生效法律的规定,力图展现从死因裁判官的选任程序、司法管辖权,到审理具体案件的程序以及法律救济等死因确认制度的核心内容。第三部分研究英美死因确认制度保持有效性,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的背景和价值基础。英美学者关心制度实用性,对死因确认制度的功能研究较多。为论证我国构建类似制度的可能性,论文此部分内容尽量全面考察死因确认制度的价值和功能。论文第四部分内容为我国对死因不明案件的处理方式,以及广受病垢的现实困境。现有死因调查制度的程序保障达不到法治国家要求,死者利害关系人没有参与调查的途径;侦查机关负责处理案件的公正性不断遭受质疑,导致由死亡引起的社会矛盾不能彻底化解。论文第五部分研究我国引进类似英美死因确认制度的可行性及相应的构建方式,得出的结论是公安机关主导死因确认的体制应当完善。从长远看,必须引入客观中立的死因裁判机构;然而司法部门暂时还难以承担最终裁判任务,故在不对现行法进行彻底修订的情况下,引入英美死因确认制度的先进理念,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困扰现行制度的问题。 国内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多着眼于类型化的个案,如看守所死亡案件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死亡事件等;提出的解决方案重点在于监督和限制公权力,保障公众知情权。其实在更宏观的层面上,英美死因确认制度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思路,可以将死亡案件处理的公正性提升到更高层次,更好地实现社会正义。 论文较多的运用比较法,难点在于缺少对英美死因裁判官法庭审理案件的亲身感知,仅通过资料进行研究,难免遗漏对我国法治建设有重要意义但不为国外学者重视的方面。论文优先选取主流权威的案例和观点,力图占有更多资料,精益求精全面考察。受限于研究能力及外文水平,论文疏漏及不成熟之处在所难免,深表歉意的同时恳请谅解、指正。
[Abstract]:The cause of death is the result of death or death - related facts , including the identity of the deceased , the place of time of death , and the fac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judge the death circumstances .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Anglo - American death - cause confirmation system , investigates the procedure in the current legal operation ,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value behind the system , and finally studies the possibility of referenc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corresponding way of construction . The whole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except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 with a total of about 25,000 words .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ath - cause confirmation system in the UK , the communication in his country and the region , and the controversy and challenge . Part four focuses on the process of the death - cause confirmation system . In the second part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system of death - cause confirmation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 In fact , at a more macroscopic level , the death penalty confirmation system provides a different way of thinking that the fairness of death cases can be promoted to a higher level and social justice can be achieved better . This paper gives priority to the case and point of view of the mainstream authority , tries to occupy more information and study thoroughly .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万毅;;论侦查程序处分权与侦查监督体制转型[J];法学;2008年04期
2 丹尼尔·W·凡奈思,王莉;全球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陈瑞华;汪贻飞;;检察权监督制约机制的域外考察[J];人民检察;2008年05期
4 卞建林;;我国司法权威的缺失与树立[J];法学论坛;2010年01期
5 秦志强;死因鉴定思路及死因辨析[J];中国司法鉴定;2004年S1期
6 左卫民;赵开年;;侦查监督制度的考察与反思——一种基于实证的研究[J];现代法学;2006年06期
7 陈卫东,李奋飞;论侦查权的司法控制[J];政法论坛;2000年06期
8 宋聚荣;杨红光;;效率视野中的检察改革[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陈永生;;域外法医鉴定机构设置的特征[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1544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44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