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走向中庸主义的司法偏好

发布时间:2018-03-01 12:03

  本文关键词: 司法偏好 程序正义 实体正义 中庸主义 出处:《当代法学》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司法的过程即司法正义的实现过程。对于文明社会而言,司法正义不仅必须得到实现,而且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得以实现。鉴于一切纠纷都攸关实体权益,因此,一切形式的司法正义均带有实体性意味。但实体正义需要借助于一套具有绝对意义的司法程序,从多种可能的实体性结果中,选择一种相对合理的结果作为终局裁判的结论。这就意味着,一切形式的司法正义都具有实体性与程序性的双重秉性;与此相关联,任何程序性偏好或者实体性偏好,都将对裁判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唯此,倡导中庸的司法偏好才成其为必要。
[Abstract]:The judicial process is the realization of judicial justice. For civil society, judicial justice must not only be realized, but also be realized in a visible way. All forms of judicial justice have substantial meanings, but substantive justice needs a set of judicial procedures of absolute significance. Choose a relatively reasonable result as the conclusion of the final judgment. This means that all forms of judicial justice have the dual nature of substance and procedure; associated with this, any procedural preference or substantive preference, All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judicial results. Only in this way, it is necessary to advocate the judicial preference of the mea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基金】:200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研究”(09QZD06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萍;;从司法程序正义看“重庆打黑”与我国的宪政建设[J];法制与社会;2011年05期

2 陈燕雯,许其勇;现代司法理念的重塑——回归程序正义[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李昕蔚;李波阳;;程序正义视野下的侦查公开[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曹阳;;中西诉讼价值理念之比较——以“诉讼”的语义分析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9年35期

5 刘远;;从程序正义看我国的司法改革[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高敏;;程序正义在中国的缺失和实现——佘祥林案和刘涌案的启示[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贾俊;;论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陈兴良;错判还是错放:从实体正义到程序正义的正义选择──刑事法治视野中的犯罪问题(下)[J];中国律师;2001年08期

9 赵德铸;浅析诉讼中的程序正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7期

10 纪程瑶;;试论程序正义——由莫兆军案想到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贵方;;证据规则的正义理念[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2 梁津晃;;从董必武的宪政思想看当代中国刑事司法人员的司法理念[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3 陈柏新;陈柏平;;克服司法神秘化的若干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4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俞荣根;曾绍东;;司法改革的反思与前瞻——以董必武的司法改革思想为指导[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6 张晓芒;;司法独立与逻辑方法论的自治性[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7 姚莉;郭倍倍;;论董必武同志的程序正义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8 萧伯符;彭君;;程序理念与司法公正[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9 杨衍宇;刘曦;;司法权与公平正义法制环境之营造[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王长发;;律师的职责与正义[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德海;关注程序正义的扭曲性缺失[N];检察日报;2005年

2 李奋飞;程序正义有局限吗[N];检察日报;2007年

3 青岛中级法院副院长、青岛中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刘青峰邋王洪坚;程序正义与司法权威的现实反思[N];法制日报;2008年

4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昕;程序、实体及程序正义的限度[N];人民法院报;2008年

5 本报特派评论员 周虎城;以程序正义促司法公正[N];南方日报;2007年

6 袁幼鸣;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根本保证[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陈瑞华;程序正义:“看得见的正义”[N];人民法院报;2000年

8 郑建刚;从程序正义看调解制度[N];检察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汪仲启 张栋;刑事程序正义的需求迫在眉睫[N];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张卫平;鉴定的启动机制与程序正义[N];法制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杜宝庆;刑事审判价值论[D];重庆大学;2008年

4 程龙;对程序正义研究中的两个基本认知模式的批判性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5 张剑秋;刑事被害人权利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刘李明;社会舆论的司法意蕴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7 林晓霞;民事诉讼程序正义理论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8 林祈福;民事诉讼程序保障理论发展与释明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胡常龙;死刑案件程序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陈峰;法治理念下的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歆;我国法官庭外调查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张光艳;侵犯隐私权之证据效力[D];复旦大学;2009年

3 刘来双;正当法律程序如何正当行使[D];兰州大学;2007年

4 吴峤滨;程序正义之再认识[D];厦门大学;2006年

5 张小燕;民事证据制度中的程序正义与程序保障[D];厦门大学;2007年

6 曹冉冉;论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兼顾[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霍太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杨玲娜;民事诉讼期间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徐红梅;侦查公开的法理分析[D];太原科技大学;2007年

10 张国宝;公安执法应遵循程序正义的理念[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51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51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e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