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案件9类证据_《山东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论纪检监察证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09年
论纪检监察证据
徐晓川
【摘要】: 纪检监察证据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在调查过程中收集到的被调查人涉嫌违纪、违法的证据。在现阶段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的新形势下,具有党员身份的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贪污贿赂犯罪的案件通常是由纪检监察机关先进行调查,在获得犯罪事实后再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就必然发生纪检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办案程序对接中相应的证据连接问题。由于纪检监察机关不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司法机关,也就不是法律规定的取证主体,这就涉及到其获得的哪些证据能够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如何作为刑事诉讼证据使用的问题。这一问题刑事诉讼法及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均未做出明文规定,法学理论界对此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而这一问题又是司法实践中所无法回避的。本文将在对相关证据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对纪检监察证据的理论界定进行了论述。该部分包括纪检监察证据的内涵、纪检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的区别等问题。纪检监察证据和刑事证据在证明对象、调查对象、收集主体、收集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 第二部分对纪检监察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对该类证据的运用做法不一,有的直接将其作为定案证据使用,有的将其转化为刑事证据使用。因类案件的特殊性、我国反腐败侦查体系的影响、检察机关侦查权的有限性和提高办案效率的需要等原因,对纪检监察机关获取的证据还存在较大的依赖性。 第三部分从证据属性的角度对纪检监察证据进行了剖析。由于收集纪检证据的主体不是司法人员、不是按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程序收集,导致了纪检监察证据不符合证据的合法性标准。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其作为刑事证据使用的可能性,纪检监察证据具有证据的客观性和关联性属性,其不会因收集证据人员的不同和程序的差异等外部力量而有区别,这是纪检监察证据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第四部分论述了纪检监察证据进入刑事诉讼的具体路径。纪检监察机关取得的实物证据可直接转化为刑事证据,而纪检监察机关取得的言词证据需区别对待。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证据收集的过程中,被调查人员向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提供口头或书面记载的案件事实,这些证据属于传闻证据,所以纪检监察机关获取的书面证言原则上不能作为定案证据使用,但是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些例外规定。 论文最后简要分析了纪检监察证据进入刑事诉讼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630.9;D925.2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龙宗智;试论与当庭供证相矛盾的庭前供证的使用[J];法学;2000年01期
2 廖耘平;;我国纪检监察机关获取之人证的证据能力问题[J];法学;2008年01期
3 李卫平;各国(地区)职务犯罪侦查机构比较[J];河北法学;2004年07期
4 邱文华;试析纪检口供的证据效力[J];河北法学;2005年11期
5 龙宗智;;取证主体合法性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2007年03期
6 宋英辉,吴宏耀;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外国证据规则系列之三[J];人民检察;2001年06期
7 何邦武;;当事人主义化的证据规则——台湾刑事诉讼引进传闻规则述评[J];现代法学;2008年01期
8 王瑞山;王振栋;;侦查效益略论[J];犯罪研究;2007年05期
9 朱孝清;试论技术侦查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适用[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结淼;;论侦查行为的法治化与侦查权的制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张品泽;姚劲华;;论侦查窃听对隐私权的影响及其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郑好;;比较法视野下的监听立法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孙军;;对我国刑事拘留制度的再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刘少军;李延奎;;论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差异与融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韩光;从“夫妻看黄碟”案看刑事侦查中的司法令状规则[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方润龄;杨德莲;;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姚正祥;论犯罪嫌疑人申诉和控告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晋华;;试析影响法律监督的现实问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王祺国;;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栗战平;;论职务犯罪侦查权的优化配置[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胡利鸣;黄嵩泉;钱慰民;;举证责任在《专利法》第26条第4款审查中的运用[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5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颜维震;曹丰;黄幸;;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7 郭宝生;张彩霞;刘新;;也谈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重构——以规制二审法院滥用终审权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方明;;论检察机关领导体制改革突破口的选择[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9 戴萍;赵靖;;检察机关侦查监督权优化配制研究[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10 潘峰;;论刑讯逼供的遏制[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文生;国家非公开行使权力的法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锐;刑事证人证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洪梅;论我国侦查程序中辩护权之有效保障[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波;刑事人身检查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4 李研;论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D];河北大学;2009年
5 陈雕;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的承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任学忠;论控制股东滥用权利之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崔震宇;电子证据可靠性问题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士东;论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庆立;检察机关死刑核准程序参与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万毅;西方国家刑事侦查中的技术侦查措施探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2 邱文华;试析纪检口供的证据效力[J];河北法学;2005年11期
3 龙宗智;证据分类制度及其改革[J];法学研究;2005年05期
4 龙宗智;;取证主体合法性若干问题[J];法学研究;2007年03期
5 姜焕强;试论纪检监察证据向刑事证据转化的几个问题[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王琳;论刑事诉讼中的“监听”[J];人民检察;2002年09期
7 樊崇义;论反贪秘密侦查及其证据力[J];人民检察;1995年11期
8 张智辉;论刑法理性[J];中国法学;2005年01期
9 龙宗智;本月评点:中国作证制度之三大怪现状评析[J];中国律师;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身健;现代证据法讲究程序正义[J];法律与生活;2005年01期
2 郑世保;;事实推定与证明责任——从“彭宇案”切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黄龙;;英国证据法中的律师特权规则[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3期
4 罗筱琦,胡卫群;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的证据法问题[J];政法学刊;2002年03期
5 洪祥星;;国际刑事法院证人规则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4期
6 罗纳德·J·艾伦;张保生;张月波;;证据法的理论基础和意义[J];证据科学;2010年04期
7 李鸿刚;;先决问题解决方法新探[J];法制与社会;2010年11期
8 李浩;英国证据法中的证明责任[J];比较法研究;1992年04期
9 叶榅平;试论证据法上推定的适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辜恩臻;;澳大利亚统一证据法实施述评[J];民事程序法研究;2007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杨祥全;;论武术思想史研究的四重证据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3 刘德洪;;对溢油事故的取证[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0年
4 蔡雷;;计算机证据的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5 潘公明;;论自认的法律效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奚玮;;自认属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齐彬利;;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孔嘉;;网络与电子商务诉讼中的证据问题[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傅达清;李娟;;一个律师眼中的仲裁[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武树辰;;无效宣告案件中利用悬赏征集使用公开证据的思考[A];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提升专利代理服务能力-2011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二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李贵扬;[N];检察日报;2011年
2 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曹发贵;[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王新环;[N];法制日报;2009年
4 房保国;[N];法制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李光明;[N];法制日报;2004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张伯晋;[N];检察日报;2011年
7 钟巍 廖彩富;[N];检察日报;2001年
8 张建伟;[N];检察日报;2007年
9 肖建华;[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本版主持人 张国香 实习编辑 宋克明;[N];人民法院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立华;论证据与事实[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刘玫;传闻证据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何邦武;刑事传闻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贺振华;刑事庭审中的人证调查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郑好;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江显和;刑事认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罗海敏;刑事诉讼严格证明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刘宇平;品格证据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赵俊甫;刑事推定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宋志军;刑事证据契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方伦;论证据法上的专家意见制度[D];安徽大学;2003年
2 杨阳;论民事诉讼中的事实推定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雷霆;证据补强规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爱民;口供可采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5 王静;信息视角下的证据生成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2年
6 魏卓飞;非法流转文物追索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7 张丽芳;数字证据的法律地位及其应有用规则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王阁;民事诉讼中的司法认知:问题与前瞻[D];河南大学;2007年
9 唐景扬;论刑事诉讼证据补强规则[D];湘潭大学;2008年
10 刘衡;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纪检监察证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6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6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