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社会转型期司法公信力的生长

发布时间:2018-03-12 22:18

  本文选题:社会转型 切入点:司法公信力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会转型期,司法公信力的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无法一蹴而就。在现代社会,司法公信力源自于公众对司法的内在认可与信任,而不是靠强权的威慑。宏大的司法改革建议固然令人振奋,囿于现实困境,从司法的规范运作角度,微观地促成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具有更大的实践价值。在此过程中,保障信息的共享,当事人产权的充分行使以及长期合作的预期设定,才能增强当事人对司法的信任感,司法的公信力才可能被不断地形塑。司法公信力的生成基础更多源自对信任体系的内在修正,而不是依靠形而上的外在建构。司法公信力需要在主体之间不断地发现、发展,而不是发明。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shaping of judicial credibility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cannot be accomplished overnight. In modern society, judicial credibility originates from the inherent recognition and trust of the public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But not the deterrent of power. The grand judicial reform proposal is exhilarating, but confined to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it has more practical value to micro-promote the judicial credibil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judicial norm operation. In this process, Only by ensuring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the full exercise of the property rights of the parties and the expected setting of long-term cooperation, can the parties' trust in justice be enhanced. Judicial credibility can only be constantly shaped by the terrain. The foundation of judicial credibility comes from the internal revision of the trust system, rather than relying on the metaphysical external construction. Judicial credibility needs to be constantly found and developed among the subjects. Not invention.
【作者单位】: 石家庄经济学院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期裁判客观性问题研究》(12YJC820092) 石家庄经济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分类号】:D9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婷;权威与秩序——对于中间组织缺失与整合之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邹吉忠;现代制度与自由秩序的形成[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4 关宝军;;当代价值冲突的实质及其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5 王洪才;论高教研究的四种范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魏光奇,丁海秀;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区乡行政制度考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沈湘平;全球化研究的人学转向[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王成兵;对当代认同危机问题的几点理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余雅风;;教育立法必须以教育的公共性为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晏辉;;守望家园——家庭伦理的当代境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戴俊潭;电视传播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意识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4年

3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的意识形态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施敏;论网络文化与人的现代性[D];广西大学;2002年

3 刘世界;当代中国村级治理变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耿晖;边界与想象[D];暨南大学;2002年

5 岳天明;政治合法性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杨颖;电视广告与日常生活的现代转型[D];厦门大学;2002年

7 严海波;中国股票市场诚信问题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8 张煜;想象西藏[D];暨南大学;2003年

9 周志强;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先锋诗歌的认同危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俊峰;农民现代性的现状及其获得途径[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亮;张驰;;提高法官素质是增强司法能力的根本途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1期

2 秦策;司法客观性的理论构建[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3 曾娇艳;谢红丹;;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试论裁判文书与司法公信力[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关玫;司法公信力的结构性要素[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郝彦辉;刘威;;城市基层社区社会资本:伦理型塑与转型重建[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6 郝彦辉;刘威;;转型期城市基层社区社会资本的重建[J];东南学术;2006年05期

7 李德海;论司法独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陈金钊;拯救客观性——关于法治方法的理论探索[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9 李国良;从司法公正与效率谈法官制度的改革[J];法律适用;2001年05期

10 周溯;论现代化法院审判工作机制的构建[J];法律适用;200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牛喜霞;农村土地交易中社会资本运作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2 顾慈阳;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王文彬;社会资本情境与个人选择行为[D];吉林大学;2006年

4 胡钦晓;大学社会资本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翠霞;“社会资本”究竟怎么了?[D];山东大学;2005年

2 刘巍巍;制度场变迁中的社会资本流动[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欣;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晓平;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如何提升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J];中国审判;2008年09期

2 郭鲁生;;关于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司法;2008年09期

3 魏晓雯;;“法官品质与司法公信力研讨会”在江城举行[J];中国审判;2010年07期

4 林一;提升司法公信力[J];今日浙江;2005年18期

5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王明达;吴在存;刘井玉;伍涛;;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调研报告[J];人民司法;2011年05期

6 许俊强;;司法公信力视角下的民事诉讼模式选择[J];福建法学;2007年02期

7 张晓娜;;司法公信力研究——借鉴经济学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闫晨;;法治理念下司法公信力的提升[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9 岳平;;司法权威与司法公信力建构的关系[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卉;;司法自由裁量权与权力制约[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有西;;司法公信力与社会和谐[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张新茂;;浅议加强司法公信力的建设——以董必武法学思想为角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3 李青春;;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与司法在农村社会中的运作进路[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4 李桂荣;周芳红;;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青海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考[A];青海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宁;;基层法院陪审员有效参审的实证研究——从微观运行契合性的角度[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莹;;试论公诉部门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机制的完善与创新[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7 王卫星;卓黎黎;;当前我国全面推行社区矫正制度的内在困境分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茅铭晨;;论行政诉讼弱势一方诉权的保护——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的解读[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瑞川;;建强内部制约机制 有效遏制司法腐败——关于构建法院内部惩防体系的调查与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10 龙渊;;人民监督员制度基本问题研究[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韩元恒 丁力辛 本报通讯员 王卫;用自身形象提升司法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潘福仁;阳光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记者 王逸吟;最高法院加强新闻宣传提升司法公信力[N];光明日报;2011年

4 周孙章;从“醉驾入刑”争论中管窥司法公信力[N];三明日报;2011年

5 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朱江;提升司法公信力[N];北京日报;2011年

6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公丕祥;论司法透明度对司法公信力的决定性影响[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记者 李忠好;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记者 赵令蔚;“阳光检务”提高司法公信力[N];汕头日报;2008年

9 记者 裴聪;拉萨市中院努力提高司法公信力[N];西藏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张继红;要以严格执法公正文明提高司法公信力[N];四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喜平;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司法公信力[D];复旦大学;2008年

2 刘玉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司法公信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唐世齐;刑事判决说理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陆春萍;合作模式下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的社会化运作[D];上海大学;2008年

5 刘李明;社会舆论的司法意蕴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杨柳;司法裁判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婕;论社会转型期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2 马珂;社会转型期我国律师职业道德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丽琴;社会转型期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D];兰州大学;2008年

4 李乾;论司法公信力[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秦川;论司法公信力[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郑雅文;论司法公信力[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陈素;当代中国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刘进;司法公信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董海珠;论司法公信力[D];郑州大学;2012年

10 郭振芳;和谐社会视阈下司法公信力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035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6035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c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