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错案与刑事犯罪关系之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
本文选题:刑事错案 切入点:刑事犯罪 出处:《广东商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依据31个省域数据,采用纳入空间效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刑事错案与刑事犯罪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刑事错案与刑事犯罪在地理空间上并不是完全随机分布,而是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省域间的空间相关性在提高刑事案件审判质效、降低刑事犯罪率的分析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刑事错案率对刑事犯罪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31 provinc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inal error cases and criminal offences by using econometric models incorporating spatial effec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riminal error cases and criminal offences in China is not completely random.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provinc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riminal cases, reducing the criminal crime rate and making policies. The rate of criminal error has an obvious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riminal crime rate.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基金】:中央司法警官学院2012年院级科研一般项目(XYY201201)
【分类号】:D92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保民;谈谈刑事审判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人民司法;1982年01期
2 兆吉;;省高级人民法院强调对严重刑事犯罪必须形成强大的惩治力[J];吉林人大工作;2001年05期
3 ;刑事犯罪与民事合法中不能共存于一行为中[J];福建法学;2004年01期
4 邱秋景;;浅论罪犯减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年12期
5 龚比;钱学敏;;构建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经常性工作机制[J];人民检察;2009年15期
6 ;继续坚定不移地把“严打”斗争深入开展下去[J];人民司法;1985年07期
7 ;对适用缓刑的建议和设想[J];人民司法;1991年10期
8 冯显清;;关于法院开庭前逮捕被告人情况的调查报告——以东部沿海地区某郊区法院统计数据为样本[J];商品与质量;2010年SC期
9 武讲;;厦门市集美区妨害司法类犯罪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10 郭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检察监督工作[J];中国检察官;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路阳;;刑事犯罪惩罚理念的修正——浅议“恢复性司法”的预防和控制重新犯罪功能[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2 潘永平;;论“先刑后民”原则[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张立新;陈汉君;;和谐社会视野下轻微刑事犯罪行刑社会化的反思与建构——以开展社区矫正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冯昀;;辩诉交易能否在我国畅行[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5 刘路阳;;刑事犯罪惩罚理念的修正——浅议“恢复性司法”的预防和控制重新犯罪功能[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6 王名湖;王军;;少年儿童刑事被害人的人权保护[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施源;于丽萍;王学军;戚辉;;刑事被害人救助的优化选择——以刑事和解不诉制度为思考[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对红;;和谐社会语境下谈“刑事和解”[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沈彤;陈梁;;涉企刑事案件分析及其办理对策[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许兰亭;;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适用“先刑后民”原则[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湘潭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N];湘潭日报;2009年
2 记者 张伟刚 谢晓曦;依法惩治刑事犯罪 及时化解社会矛盾[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金松 苏兴民;积极服务新农村建设[N];吉林农村报;2007年
4 王正美;不断提高法律监督能力 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N];陇南日报;2007年
5 王伟彦邋陈廷峗;维护公平正义 促进和谐民生[N];湄洲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明耀 通讯员 蒋伟民 贾彦峰;让太湖水资源丰美纯净[N];检察日报;2009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乔晓莹;北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6.6%[N];广西日报;2010年
8 安士勇 张今臣;法铸天平公平 正义情系百姓[N];中国贸易报;2009年
9 本报通讯员 骆大勇 吕大军;用忠诚守护这片热土[N];四平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白锡喜 赵晓星 通讯员 郁高;北京重惩刑事犯罪[N];检察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董秀婕;刑民交叉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赵运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李春刚;刑事错案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小青;刑事再审与事实错误认定的原则和规则[D];苏州大学;2007年
2 黄凡;刑事错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张超;我国刑事错案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梅;刑民交叉案件处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周海宝;论我国检察权结构的完善[D];安徽大学;2004年
6 张锐;完善我国刑事鉴定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黄海清;刑民交叉案件的审理[D];厦门大学;2007年
8 苗东海;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张旭良;刑事政策视野下的刑事损害赔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陈金亮;我国检察机关犯罪测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04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60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