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错案追究制的法理思考与制度构建

发布时间:2018-03-19 21:11

  本文选题:错案 切入点:追究 出处:《学习论坛》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错案追究制作为一项"中国特色式"法官问责机制,适用不当会引发诸多负面效应。我们需要反思错案的内涵和问责的范围,在制度构建的层面上界定错案概念,并以此为基础从理性与现实两个角度论证错案不可避免之命题。司法实践中以上级法院裁判结果作为认定错案的标准不够科学,并亟待厘清错案与问责之关系。鉴于我国目前审判独立不够完善等现状,对错案追究制的改革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鉴于中国的司法现状,应有限度地保留以事实性司法错误为基准的责任追究;第二步,明确确立"违法性"的问责标准。
[Abstract]:As a "Chinese characteristic" judicial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 improper application of the wrong case system will lead to many negative effects. We need to reflect on the connotation and scope of the wrong case, and define the concept of the wrong case on the level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inevitable proposition of wrong case is demonstrated from two angles of rationality and reality. In judicial practice, it is not scientific to use the result of higher court judgment as the criterion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wrong case.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judicial independence of our country is not perfect at present,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of investigating wrong cas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eps: firs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judicial situation in China, We should reserve the responsibility investigation based on factual judicial error to a limited extent; second, establish the accountability standard of "illegality" clearl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法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涉检舆情应对机制研究”(GJ2011C12)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课题“正当法律程序视野下的刑事错案研究”(09SFB3018) 浙江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转型期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研究”(11ZJQN040YB)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舜隆;;司法三段论在法律适用中的局限性——兼论法官裁判思维[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2 何家弘;论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兼论司法证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畴[J];法学研究;2001年06期

3 胡铭;;法律现实主义与转型社会刑事司法[J];法学研究;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顺;;解构司法民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李云波,王彦山;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李庆华;司法公正与司法权制约[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郭新建;;法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5 奚玮;黄海龙;;论被害人参与疑罪不诉程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周航,高琳琳;略论司法独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刘威;;法院变更起诉罪名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8 罗本琦;司法公正的实质及价值评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陆舫;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再审诉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王振生;;论我国司法权独立的障碍及克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培华;秦新承;;检察环节律师辩护权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李维兵;;刍议民事立案检察监督制度[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曹昆;;论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重构——以社会弱势群体信“访”不信“法”为视角[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5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邱晓虎;李砚;;论民事诉讼中不当释明问题[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牟旭;陈翔熙;;论行政裁决诉讼模式的选择——“形式当事人诉讼”在我国的实现[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洪坚;;上下级法院业务关系:从单向监督到双向制约——对二审裁判权运行的思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涛;;构建公诉一体化工作机制探讨[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立新;中外法官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聂施恒;美国检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影;中国警察刑事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慧;中国检察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玲;刑事司法中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洪梅;论我国侦查程序中辩护权之有效保障[D];河北大学;2009年

3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傅俩艳;探析我国民事再审事由[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贾静远;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钟雪;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与规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王琪;论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安杰;;法官跨三省调解马涛案起死回生——依法不核准死刑典型案例(之一)[J];法制资讯;2009年08期

2 蒋安杰;徐伟;;死刑复核如女人绣花般精细——依法不核准死刑典型案例(之二)[J];法制资讯;2009年08期

3 杜萌;;死刑复核考验法官群众工作能力——依法不核准死刑典型案例(之三)[J];法制资讯;2009年08期

4 蒋安杰;徐伟;;冯福生死伴着死刑复核环节跌宕——依法不核准死刑典型案例(之四)[J];法制资讯;2009年08期

5 梁上上;利益的层次结构与利益衡量的展开——兼评加藤一郎的利益衡量论[J];法学研究;2002年01期

6 汪海燕;;形式理性的误读、缺失与缺陷——以刑事诉讼为视角[J];法学研究;2006年02期

7 龙宗智;;中国法语境中的检察官客观义务[J];法学研究;2009年04期

8 胡铭;;略论刑事诉讼实证研究方法——以经济学实证方法为借鉴[J];清华法学;2011年01期

9 胡铭;;刑事司法的国民基础之实证研究——一项基于城市问卷调查的分析[J];现代法学;2008年03期

10 钱真;;一起刑事案件如何演变为群体性事件? 探寻暴力之源[J];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2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仲清,陈华桢;错案责任追究制的思考与建议[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2 姚建才;错案追究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王新环;;铁案、冤案:防错与追责[J];清华法治论衡;2007年02期

4 卢永潮;司法不公及其对策[J];铁道师院学报;1999年02期

5 何炳武,杨如珍;错案的界定标准及追究[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朱良好;对错案追究制的否定性思考(二)[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牛学理,种松志,卢东林;“三三制”机制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孙兆喜;试论超审限的成因及责任[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黎t,

本文编号:1636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636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4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