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司法责任制改革中检察一体化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8-03-20 19:02

  本文选题:检察一体化 切入点:司法责任 出处:《中国刑事法杂志》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司法责任制改革突破以"检察院"为检察一体化对象的窠臼,试图重构检察官之间的关系,检察一体与检察官相对独立成为其中的核心问题,事关改革成败。司法责任制改革明确了"审批型"指令权,肯定了下级检察官办案的相对独立性,并以责任机制保障其指令的合理化,但仍存在制度设计不合理、不全面的问题。进一步改革应当着眼于规范检察长审批型指令权,完善事前指挥权、事后纠正权,强制指令权主要限于统一裁量标准、统一法律解释,以体现检察一体化;为尊重检察官的办案权,检察长只能以办案方式改变下级检察官事实和证据的认定,并赋予下级检察官请求上级行使职务移转权和职务收取权以及有限的不服从权;需要细化责任机制,下级检察官对部分事项不能因为服从命令而免责。
[Abstract]:The reform of judici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our country breaks through the pattern of "procuratorate" as the object of procuratorial integration, and attempts to re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urators, in which the unity of procuratorial work and the relative independence of procurators become the core issues. The reform of judici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clarifies the right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ffirms the relative independence of procurators at lower levels in handling cases, and ensures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ir orders by the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 but there is still unreasonable design of the system. The further reform should focus on standardizing the procurator's power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perfecting the power of command in advance and correcting afterwards, and restricting the power of compulsory command mainly to unifying the standard of discre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w, so as to embody the integration of procuratorial work; In order to respect the procurator's right of handling cases, the chief procurator can only change the fact and evidence of the procurator at the lower level by handling the case, and endow the procurator at the lower level with the right of transfer, the right to receive the post and the limited right of disobedience. Need to refine the responsibility mechanism, lower prosecutors for part of the matter can not be ordered to comply with the exemption.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法治政府研究中心;
【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2016年检察理论研究课题[GJ2016C16] 江西省人民检察院2016年度重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武俊;尊重司法的个性[J];中国改革;2000年05期

2 朱应平;满意是衡量司法的至上标准吗[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黄春;;当前我国司法行为行政化的理性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黄春;;当前我国司法行为行政化的危害、成因与解决途径[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谭世贵;李建波;;论司法和谐及其实现[J];时代法学;2007年04期

6 孙海华;;改变司法行政化 法官才能正常化[J];吉林人大工作;2008年05期

7 杨涛;;2008年法治在司法与民意纠缠中跋涉前进[J];人大研究;2009年04期

8 任永安;;论司法行政化及其解决之道[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廖奕;司法与行政:中国司法行政化及其检讨[J];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01期

10 廖奕;司法与行政:中国司法行政化及其检讨[J];学术界;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天昊;;论“司法和谐”的实现路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入推进公正司法 大力提升司法公信[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琳;司法改革有赖地方实践与顶层推动[N];广州日报;2013年

3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谢澍;面对新媒体,,司法需质变[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朱昌俊;破案率排名应废,更需去司法行政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5 游伟;不断深化改革,着力消除司法行政化[N];法制日报;2014年

6 戴玉伟;关于司法改革的若干思考[N];人民代表报;2002年

7 ;学术视野下的司法能力建设[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志灵;院长审案和法官审案区别何在[N];东方早报;2007年

9 李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司法改革价值转向:从独立到公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兵临;铁路司法改革应开门纳谏[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颖;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畅;法官身份保障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张羽;“传媒审判”的法理学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4 寇博谭;论我国的法官员额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5 苗泽一;法官工作压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刘双;论中国司法行政化的法律规制措施[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7 刘竞;人民法院司法去行政化改革的法律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8 丁扬;司改之殇—中国法官精英化的困境[D];苏州大学;2015年

9 宋旭;信任重构:当代中国国情下的审判权运行模式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10 梅盈碧;论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司法改革[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40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640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c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