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法院提升司法信任度的基本路径
本文选题:司法信任 + 信任度 ; 参考:《法律适用》2017年15期
【摘要】:司法信任是指社会公众(包括诉讼当事人、参与人)基于相信司法主体公正行使职权的心理预期,积极关注和参与司法活动,对司法制度、组织、人员、行为、程序、裁判表示认可、接受、服从的心理状态。制约我国司法信任度提升的主要因素为:严格依法裁判有待加强、程序正当化作用不够以及社会关于司法公正的共识缺乏。要增强司法信任,需从降低期望、控制风险、增进参与、促进尊重、形成共识等方面着手,形成系统化的对策体系。
[Abstract]:Judicial trust refers to the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 that the social public ( including the parties and the participants ) is based on the belief that the judicial body is impartial and that the judicial system , organization , personnel , act , procedure and judge express recognition , acceptance and obedience . The main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promotion of judicial trust in our country are : the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 the inadequate procedure and the lack of consensus on the justice of the judiciary . To strengthen the trust of the judiciary , we should start with the reduction of expectations , control the risks , enhance the participation , promote respect and build consensus , etc . , and form a systematic countermeasure system .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武俊;尊重司法的个性[J];中国改革;2000年05期
2 朱应平;满意是衡量司法的至上标准吗[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黄春;;当前我国司法行为行政化的理性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黄春;;当前我国司法行为行政化的危害、成因与解决途径[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谭世贵;李建波;;论司法和谐及其实现[J];时代法学;2007年04期
6 孙海华;;改变司法行政化 法官才能正常化[J];吉林人大工作;2008年05期
7 杨涛;;2008年法治在司法与民意纠缠中跋涉前进[J];人大研究;2009年04期
8 任永安;;论司法行政化及其解决之道[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左春和;;司法的本真[J];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05期
10 廖奕;司法与行政:中国司法行政化及其检讨[J];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天昊;;论“司法和谐”的实现路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张文双;;关于执行工作改革的若干思考[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入推进公正司法 大力提升司法公信[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琳;司法改革有赖地方实践与顶层推动[N];广州日报;2013年
3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谢澍;面对新媒体,,司法需质变[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朱昌俊;破案率排名应废,更需去司法行政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5 游伟;不断深化改革,着力消除司法行政化[N];法制日报;2014年
6 戴玉伟;关于司法改革的若干思考[N];人民代表报;2002年
7 ;学术视野下的司法能力建设[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志灵;院长审案和法官审案区别何在[N];东方早报;2007年
9 陈灿平;司法本学与规范化[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李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司法改革价值转向:从独立到公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颖;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畅;法官身份保障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张羽;“传媒审判”的法理学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4 寇博谭;论我国的法官员额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5 苗泽一;法官工作压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丁扬;司改之殇—中国法官精英化的困境[D];苏州大学;2015年
7 宋旭;信任重构:当代中国国情下的审判权运行模式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梅盈碧;论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司法改革[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9 姚丽丽;法官依法履职保障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10 杨德泽;论“法庭之友”制度的本土化启示[D];苏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03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10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