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情理法:调解的法哲学思维解析

发布时间:2018-10-19 13:53
【摘要】:法律是情理的固化与强化,情理是法律的优化与进化。从古至今,中国的法文化历来都是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的多元文化。调解中情理法的冲突与调适不仅积淀出中国"准情酌理"、"处断平允"的传统法文化精髓,而且也是回应和谐社会与探寻发展路径的外在要求。调解工作需要尊重文化的整体性,尊重传统行为模式的合理性和现代社会正义观。因此,深入探究情理法融入调解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并以此为基础审视情理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调解中的价值功能,对于全面提升调解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Abstract]:Law is the solidifi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reason, and reason is the optimization and evolution of law. From ancient times till now, Chinese legal culture has always been a pluralistic culture of heaven, national law and human relations. The conflict and adjustment of the law of reason in mediation not only accumulates the essence of the traditional law culture of China, but also responds to the external demands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exploring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Mediation should respect the integrity of culture, the rationality of traditional behavior model and the view of modern social justic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be deeply in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istorical changes of mediation, an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tional law and its value function in mediation.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公安边防总队;
【基金】:2011年度公安部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天津市和谐警民关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LLYJTJSJ034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璐娇;司法公正与情理法关系的协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徐戍徽;;情理法的司法适用价值[J];法制与社会;2008年34期

3 曹亚茹;;法治社会法理、伦理和情理的互动[J];经济师;2006年08期

4 霍存福;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文化性状与文化追寻──情理法的发生、发展及其命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3期

5 邓勇;论中国古代法律生活中的“情理场”——从《名公书判清明集》出发[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杜万松;;中国民事诉讼依“法”裁判辨正——从档案统计的视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蒋志如;;两条道路如何抉择?——对《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文的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李相森;;包公断案中的个性因素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5 任志强;;明清时期坟茔的纷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孙放;;论政府投资的法价值取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7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蒋志如;;试论法官与法学家的关系——以美国为语境的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9 刘艳芳;;我国古代调解制度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赵颖坤;;“均质”与“激情”下的规则制定——建国初期的立法及其社会背景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明春;;当代中国伦理道德秩序的重新构建[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桂万先;;近代中国审检关系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亚凝;;“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任晓雪;;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水资源保护面面观[A];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与发展汇总[C];2009年

6 欧丹;;农村刑事纠纷解决之场域分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课题[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7 欧丹;;农村刑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课题[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9 廖华;;论民间法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的贡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孟春阳;;环境法庭的正当性分析——以能动司法为视角[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9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谢瑾;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莹;私力救济的法经济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黄兰;小议社会变迁下转型中国的法院司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潘俊秀;论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丹;侦查信息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王琪;论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范愉;从司法实践的视角看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法制建设——论法与社会的互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霍存福;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以成语与熟语为中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3 张晋藩;;论中国古代法律的传统[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4年02期

4 霍存福;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文化性状与文化追寻──情理法的发生、发展及其命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3期

5 冯必扬;试论我国古代社会排斥竞争的原因和途径[J];学术论坛;1999年01期

6 肖群忠;论中国文化的情理精神[J];伦理学研究;2003年02期

7 徐益初;论司法公正与司法人员[J];中国法学;1999年04期

8 王志强;南宋司法裁判中的价值取向——南宋书判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远明,宋燕平;理、情、意、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四要素[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王界凯;现行干部管理体制改革与国家公务员制度法律化[J];求实;1988年Z1期

3 刘瀚;公务员制度法律化探讨[J];法学;1990年06期

4 阎越;“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利益法律化”的行政管理对策研究[J];行政论坛;1997年06期

5 吴荣平,徐锦中;关于领导行为法律化的思考[J];理论与现代化;1999年01期

6 王凤华;论市场经济下领导行为法律化[J];池州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7 刘彩虹;论思想道德建设的法治化[J];学海;2000年05期

8 姜爱林;当前我国土地政策法律化的几个重点[J];政治与法律;2001年02期

9 栾爽;儒家伦理法的内在精神及其重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李卫东;依法执政的历史考察与法律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宝清;;浅论反射疗法按摩手法之“理”[A];经典荟萃——纪念建国六十周年中华反射疗法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2 刘满福;;环境意识法律化[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3 谢大武;;浅谈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问题[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四卷(土地分卷)[C];2005年

4 谢大武;;浅谈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问题[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薄晓波;冯嘉;;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法律化——兼谈法律思维的作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进德;张扬;;试论《金瓶梅》对颂“情”传统的颠覆[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7 万长松;;实现领导方式的法律化[A];全国领导科学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精选[C];2001年

8 张慧远;;《朱子语类》“理禅交融"思想探微[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朱小静;;代际公平的理论依据及其法律化[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10 敖俊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化法律化的三十年[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晶晶;贵阳:把科学的理念法律化[N];法制日报;2005年

2 任宝祥(作者系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副主委);民主监督要制度化 不要法律化[N];联合日报;2006年

3 安徽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先林;略论产业政策的法律化[N];法制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袁祥邋赵达;汶川抗震救灾经验,如何法律化制度化[N];光明日报;2008年

5 倪正茂;让法律化解危机[N];解放日报;2005年

6 徐迅雷;松花江大污染期待法律化大赔偿[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7 易宪容;房地产政策的制度化与法律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8 黄德宽;对政府与大学法律关系定位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6年

9 何素斌;人民监督员制度应当法律化[N];检察日报;2005年

10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张守东;儒家的法律化与法学的儒家化[N];法制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郑臣;内圣外王之道[D];复旦大学;2007年

3 付晓青;荀子“乐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刘小刚;韩非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李秋丽;胡一桂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赵秀丽;“礼”与“情”:明代女性在困厄之际的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姜颖;《童溪易传》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陈立媛;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若干思想探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9 靳晓光;执政党党内民主发展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孟庆垒;环境责任论[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抒雪;代际公平立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杨国章;论“坦白从宽”的法律化[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3 贺凤来;环境权法律化之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宋红彦;党执政方式变革及其法律化探析[D];郑州大学;2004年

5 彭芳;法律解释中的情、理、法[D];湘潭大学;2007年

6 罗蓉;中国土地政策法律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季春琳;国家助学贷款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叶清e,

本文编号:2281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281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5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