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权的配置:回归原点与制度修正
[Abstract]:Prosecutorial power has the dual function of restricting and supervising state power. The theory and mode of power control chosen by a countr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purpose of procuratorial power system. " The mode of power restriction under the theory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is an effective attempt of power control in western countries, paying attention to separation of powers and checks and balances. The mode of power supervision under the theory of power separation is the realistic choice of power control in our countr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ternal division of power and external supervision. For this reason, there is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 in the origin value of the procuratorial system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or a long time, the procuratorial theory and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have gradually alienated the academic debate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origin" value of the system, and weakened the legal supervision function of the procuratorial power.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rocuratorial organ in the superior position in the legal supervision, we should separate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litigation power from the supervisory power, distinguish the power restriction from the supervision, an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prohibiting double supervision". Jumping out of the framework of the traditional procuratorial power system and limited to the scope of litigation supervision, returning to the "origin" of the procuratori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reconfiguring the power of procuratorial organs with the supervision of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judicial power as the core, Take the road of self-perfection and self-innovation.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2010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差别司法正义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三期“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创新团队项目“政治正义的实现与司法理念的确定——一个历史和实然路径的分析”(项目编号:NWNUKJCXGCSK0303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德海;;法律监督还是诉讼监督[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 李勇;;检察监督权的变迁与重构[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3 孙谦;中国的检察改革[J];法学研究;2003年06期
4 袁曙宏;韩春晖;;社会转型时期的法治发展规律研究[J];法学研究;2006年04期
5 陈正云;;法律监督与检察职能改革[J];法学研究;2008年02期
6 顾培东;;中国法治的自主型进路[J];法学研究;2010年01期
7 朱孝清;;检察的内涵及其启示[J];法学研究;2010年02期
8 石少侠;;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一元论——对检察权权能的法律监督权解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05期
9 廖永安;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蒋德海;;为什么法律监督要有更优越的地位?[J];学习与探索;2009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汪治平;[N];人民法院报;200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昭乐;;检察权性质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陈宏光;曹达全;;我国检察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的职能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胡健;;《企业破产法》:完善市场经济立法的坐标[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王圣扬;王金华;;刑事审判中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研究——以控辩平衡原理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郑宁;钟秋;;行政诉讼视角下的房产估价报告有效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6 顾双平;蔡立旺;;典型案例引发的农业技术司法鉴定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7 莫良元;;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的价值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杨锦炎;;论诉讼证明对象——以法律方法论为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王振生;;论我国司法权独立的障碍及克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陈金钊;;反对解释的场景及主体[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祥福;;论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权对检察权的制衡——完善检察权外部制约机制的一个视角[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石少侠;;检察理论研究应当正确认识五个关系[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杨平;;论建设和谐社会背景下实现检察机关之和谐监督[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温军;;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造与合理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徐军;;略论检察机关如何增强在刑事诉讼中的控权作用[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沈雪中;糜方强;楼丽;赵宝琦;;试论检察机关捕诉机制改革[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8 颜维震;曹丰;黄幸;;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9 张朝霞;谢财能;;组织法修改视野下人民检察院职权的立法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10 孙应征;刘国媛;;论我国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监督职能的拓展与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吕涛;检察建议法制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李雅云;中国共产党领导司法的历史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锐;刑事证人证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雕;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的承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任学忠;论控制股东滥用权利之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崔震宇;电子证据可靠性问题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士东;论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贾立丽;我国刑事诉讼“情况说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黄薇;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俊杰;论我国检察权的监督制约机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智辉;;法律监督机关设置的价值合理性[J];法学家;2002年05期
2 冯玉军;;“法治”的历史阐释及其对现实的启示[J];法学家;2003年04期
3 龙宗智;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改革[J];法学;1999年10期
4 张智辉;也谈批捕权的法理——“批捕权的法理与法理化的批捕权”一文质疑[J];法学;2000年05期
5 公丕祥;;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制现代化议题[J];法学;2009年05期
6 郝银钟;论批捕权的优化配置[J];法学;1998年06期
7 王敏旋;西方国家政府职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改革特征[J];经济工作导刊;2002年11期
8 陈维,全莉;检察侦查权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李昌林;强行侦查权之司法制约的比较考察[J];河北法学;2003年01期
10 检察权配置管理研究课题组;;我国检察权配置和管理体制的理性审视与完善构想[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郝银钟;[N];法制日报;2006年
2 贺小荣;[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涛;;检察权的科学发展和检察机关监督模式的选择[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张运萍;;检察机关参加行政诉讼制度之构建[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冯路平;卢顺珍;;略论我国检察机关民事行政诉讼权[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马明生;;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长春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检察机关应对入世问题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许尚金;检察权定位问题的思考[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7 莫湘益;“司法”之概念辨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1期
8 石少侠;检察理论研究应当澄清的几个问题[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石世安;人民监督员制度设置的法理基础及现实需要[J];检察实践;2004年04期
10 邾茂林;;“检察一体化”与检察官独立的博弈分析[J];中国检察官;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莉芬;;试论我国检察权配置的现状与优化构想[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2 熊皓;勾香华;;我国检察权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3 陈宪华;;检察权能与职能机构改革[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4 钟长鸣;;建立检察权配置之差序结构模式初探[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徐荣生;;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孙学文;;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冯仁强;;阐释与重构——中国特色检察权定位之新解读[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曾伊山;庄丹丹;;论和谐社会视野下检察权的行使[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贾志鸿;李梦林;;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检察权的权力结构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明键;;检察权构成的优化配置初探[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建升 李国明;检察权是一项独立的国家权力[N];检察日报;2003年
2 ;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N];江苏法制报;2009年
3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胡宗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检察权配置[N];光明日报;2008年
4 张智辉;检察权的基本内容[N];检察日报;2004年
5 冯仁强;理解检察权之关键:法律监督概念分广狭[N];检察日报;2004年
6 蒋德海;关注检察权的宪法定位[N];解放日报;2004年
7 ;要确保检察权的正确行使[N];检察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徐盈雁;强化自身监督 确保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N];检察日报;2010年
9 黄云龙;正确行使检察权必须强化办案监督[N];检察日报;2003年
10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师,,法学博士 王静;拓展检察权内部监督领域[N];检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文彤;中国检察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徐静磊;论检察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连峻峰;我国检察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张学武;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邱飞;侦查程序中的司法审查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明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刘清生;近代中国检察权配置与实践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徐军;检察监督与公诉职能关系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涛;从督察院到监察厅[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永红;检察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刘智威;论检察权的属性—中国法治进程中的观察与思考[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3 闻红钰;行政检察权的基本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孟德平;检察权的属性与制约[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5 乔亦丹;对中国检察权的定位[D];郑州大学;2004年
6 龙小素;论检察权的定位与行使[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邱景辉;检察权的功能更新[D];厦门大学;2002年
8 姚国建;宪政背景下中国检察权的属性定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赤列晋美;论检察权的定位及检察机制的改革与完善[D];四川大学;2004年
10 邓晔;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检察权[D];湘潭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286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28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