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教分级制度的司法警官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分类号】:D926.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霍宪丹;关于改革我国司法警官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4期
2 马群弟;;警察职业教育与警察职业化“疏离”现象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7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宪丹;关于我国高层次司法警官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司法;2005年01期
2 马英辉;;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司法警官职业教育教学新发展[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6期
3 张俊霞;余湘青;;警察职业化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陈华;;以域外经验思考我国的警察教育[J];警官文苑;2009年01期
5 梁胜;;司法警官职业院校师资队伍人文素质研究[J];警官文苑;2010年01期
6 金川,唐长国;监狱工作法制化的内涵及其外化表现[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曾健生;刘发生;;司法警察类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年09期
8 余蕊娅;;对云南省监狱警察初任培训工作的思考——以青年警察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为视角[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年01期
9 刘建时;贺志明;;构建高职教育司法警官培养模式[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0 姜家雄;杨徐君;;浅析司法警官类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及人才培养定位[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广林;我国警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何如一;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司法警官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月华;公安在职民警素质培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建时;高职教育的司法警官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吕海清;我国监狱劳教人民警察权益保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华;首都监狱人民警察继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文君;司法警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新文;构建新的培养模式造就适应公安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7期
2 周湘伟;李迅华;;构建中国司法官培训模式的设想——中、法司法官培训比较分析的启示[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朱琳琳;;浅谈培养创新型人才[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4 林学启;;基层领导干部人格特征及其培养模式研究[J];科学决策;2008年12期
5 朱建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09年03期
6 杨卫华;毕爱红;;国防生精英式教育培养模式新探——以石河子大学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32期
7 白云;;浅谈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王尧;王馨;周利秋;;培养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思考[J];职业技术;2009年10期
9 杨淑娴;丁红云;;大学英语教学中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宋英兰;;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刍议[J];理论界;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孺;;我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A];第六届全国医学院校医学相关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暨卫生事业发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唐志军;;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3 史耀武;;我国高等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与培养模式的发展[A];与时俱进 追求卓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四十周年、中国焊接协会十五周年纪念文集[C];2002年
4 杨沐昀;赵铁军;;计算机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薛东江;;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定位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弭洪涛;王忠礼;姜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模式研究[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汪木兰;朱晓春;王令其;华茂发;;自动化专业人才质量意识培养模式与途径的研究[A];05'中国自动化产业高峰会议暨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崔相哲;李松淑;;大类招生与培养模式的思考[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9 刘培超;虞水红;袁宏伟;;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素质的培养[A];第六次全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显利;张士成;孟宪强;刘茉;;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许宪章;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N];安徽日报;2002年
2 李徽 记者 赵建春;南京理工大学构建多级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毛学农;创新“零对接”的培养模式[N];江淮时报;2007年
4 记者 何继东;工学互动 打造制造业人才高地[N];嘉兴日报;2007年
5 记者 刘卿;云南经管院落户留学韩国新模式[N];昆明日报;2008年
6 记者任丽梅;高校将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创新能力[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龙永筑;“贯通式”培养模式让学校、企业、学生“三赢”[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鲁建平 李述容;建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N];宜昌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张蕾;“校内外双导师”打造合格音乐教师[N];音乐周报;2008年
10 海南银行学校 莫亚力;创新培养模式 提高就业竞争力[N];海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唐国瑶;我国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东光;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莫鸣;新型农民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6 周泉兴;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志云;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8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9 易凌;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10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兵;研究型幼儿教师特质及培养机制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凯;新型骨干师资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立捷;临床护理专家的角色职能及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4 赖晓云;职前教师网络素质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林启者;基于项目的数字内容人才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韦兵项;论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D];广西大学;2007年
7 赵囡楠;中学物理教师课程理解能力培养模式的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英;涉外导游培养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丽华;开放式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10 宋爱军;技术工人培养与激励模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89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489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