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民意与刑事司法——基于法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考察
[Abstract]:Zheng Yi, Introduction:Beginning from the case of revenge of SJ.S. Sword, in the autumn of 1935, Shi Jian, the filial girl who was revenge for his father, killed Sun Chuanfang in the Buddhist Hall. For the next year, reports of the unusual revenge and subsequent court trials have been in the media.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
【基金】:南京大学985三期项目资助 教育部一般课题(项目批准号:10YJC820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G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凌宇;;传媒时代下的司法与民意的关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2 李莉;;法经济学与纠纷解决[J];河北法学;2008年07期
3 赵鲲鹏;;试论法经济学视野之下的公益诉讼[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4 ;赵作海讲述被刑讯逼供细节[J];共产党员;2010年11期
5 孙日华;;中国司法中的民意识别与回应[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5期
6 孙日华;;转型时期司法中的民意现状与策略设计[J];太平洋学报;2010年12期
7 高杰;;波斯纳法经济学思想对中国乡土司法实践的价值[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0期
8 黄金钟;;规制刑讯逼供的多学科思考[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杨志强;;法官如何在民意中保持司法的公正[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4期
10 王海英;司法效率理念的法经济学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鸿刚;;浅谈刑讯逼供[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2 潘峰;;论刑讯逼供的遏制[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王晶晶;;我国现阶段刑讯逼供成因及对策浅谈[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陈新生;金石;;检察机关对刑讯逼供行为的监督查处机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叶德珠;;刑讯逼供的行为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6 周晓唯;魏召君;;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马克昌;;董必武论刑讯逼供和错判、错杀[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8 吴家清;周凤婷;马深;;学习董必武法治思想,科学防范刑讯逼供[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9 艾琳;;遏制刑讯逼供的对策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潘伟明;;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困境与出路——以《“两高三部”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东红 李芳;法院“网”事:让民意监督司法[N];河南日报;2011年
2 方剑磊 魏杰;网络时代 司法如何呼应民意[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记者 田九星 通讯员 任国栋;忻府区在全省法院率先开通民意专用电子信箱[N];山西日报;2009年
4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韩伟;司法要有效回应民意[N];检察日报;2011年
5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罗猛;民意与司法的统一,才是最佳的司法境界[N];检察日报;2011年
6 刘学智;法官如何对待民意[N];中国信息报;2009年
7 崔真平;300余家法院开通民意沟通信箱[N];人民法院报;2009年
8 江西省德兴市人民法院 虞瑞普 何春华;倾听民意是改进工作的有效途径[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于寰 李立平;擦亮立案窗口 加强民意沟通[N];朝阳日报;2010年
10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杨雪娅;司法与民意[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伶;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卫跃宁;口供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王永杰;从程序异化到事实异化:以冤案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7年
4 宁静波;能动司法下民事诉讼效率:时间、成本约束下的最优准确性[D];山东大学;2012年
5 陈士渠;刑事错案的证据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赵琳琳;刑事冤案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冯景旭;口供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夏红;无效刑事诉讼行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许永勤;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程龙;对程序正义研究中的两个基本认知模式的批判性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涛;刑讯逼供的历史回顾与现实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忠义;论刑讯逼供的防范[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静;论我国刑讯逼供问题的程序规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华宇文;论中国遏制刑讯逼供与引入沉默权的关系[D];复旦大学;2010年
5 邢建平;论刑讯逼供的成因及防范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曲会静;以刑讯逼供取得的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胡铭;论刑讯逼供的成因及防范对策[D];湘潭大学;2007年
8 郭成琛;由刑讯逼供引发对沉默权的思考[D];兰州大学;2007年
9 张尔威;论沉默权的刑事诉讼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王鑫;犯罪嫌疑人人权保护的现状与完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275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27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