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调解”的提出及其体系构建——以更好实现诉讼调解“案结事了”为目标
[Abstract]:As a basic principle and important system of civil litigation in our country, positive litigation media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resolving civil disputes, saving litigation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strengthening of "mediation priority" and "strengthening mediation", especially the assessment of trial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基金】:重庆市法院重点调研课题“司法调解规范化问题研究”
【分类号】:D925.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艳艳;;诉讼调解制度改革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05期
2 刘辉;;民事检察监督视角下的强势诉讼调解[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郭文娟;;论和谐社会视野下诉讼调解问题[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8期
4 张娜;;和谐社会中法院调解的加强与完善[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3期
5 刘亚宁;和谐社会视野下诉讼调解机制的重构[J];山东审判;2005年05期
6 宋鱼水;;我对调解的感悟[J];中国审判;2007年03期
7 姜建兴,王治军;试论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王永起;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之检讨与重构[J];山东审判;2003年01期
9 孙海龙;高伟;;调解的价值是如何实现的 以部分中、基层人民法院为研究样本[J];法律适用;2009年10期
10 纪敏;;强化诉讼调解 力争案结事了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J];人民司法;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启超;;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考量[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旭修;;民事调解书再审启动权的设置缺陷及完善[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李旭修;;个案凸现的再审启动权设置缺陷[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张平;;让调解不再“被自愿”——优化民事执行职权配置合理制约调解的随意性[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显波;;浅析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6 周祝一;;“上诉人”称谓质疑[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7 周祝一;;“上诉人”称谓质疑[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8 陈文洁;尹海萍;;“量化”诉前调解——以司法绩效评估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梁凯军;;试论在现行民事诉讼程序框架基础上实行简便审判程序的可行性[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10 郭兵;徐红平;崔建华;;谈心理测试的质量控制附35例报告[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松邋黄洁 实习生 刘白露;民调室搬进北京西城法院[N];法制日报;2007年
2 揭春龙;调解生效可否不制作调解书[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尤皑平;拒不执行调解书的法律后果[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徐红亮;应限定调解后反悔的条件[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刘元鹏;调解书送达前允许当事人反悔有违诚信原则[N];江苏经济报;2002年
6 阳功勋;离婚判决书与调解书有何区别[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解决之道[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谈伟生 朱来宽;调解书是否适用留置送达[N];江苏经济报;2008年
9 王克先;民事诉讼申请再审主体的新思考[N];法制日报;2002年
10 陈思寒;民事调解书格式须统一[N];江苏法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力;民事诉讼构造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蓝冰;德国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王彦;行政诉讼当事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韩红俊;释明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骆东平;论性骚扰纠纷的民事诉讼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尹丽华;刑事上诉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边媛;南宋民事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郑学林;民事再审制度改造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鲁哈达;律师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燕;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耀锋;论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2012年
3 刘斌;论构建我国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雪梅;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初探[D];燕山大学;2011年
5 徐晶;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之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张明;我国诉讼调解制度运作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完善[D];苏州大学;2011年
7 刘艳荣;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赵妍;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韦嘉燕;试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在我国的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缪娟;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之构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28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528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