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刑事陪审中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区分

发布时间:2020-04-11 06:57
【摘要】:探究刑事陪审中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区分问题时,需要对“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这组概念进行辨析,讨论分析何谓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陪而不审”是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行中被长期诟病的一大难题,区分刑事陪审中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有利于解决“陪而不审”的问题,真正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与此同时,也有利于解决人民陪审员在参审过程中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培养人民群众的参审积极性,还有利于人民陪审员在参审过程中发挥监督与制衡作用,更利于防止法官专权,确保陪审员的权利不被干预。目前理论界对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区分争议问题主要集中在二者之间是否具有区分可行性这一矛盾上。尽管许多学者认为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区分边界模糊,然而从不同角度上分析还是能确认区分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存在可行性,具体表现在事实与法律之间有着本质区别,事实是已经发生的客观实在,法律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行为规范;而且事实认定可适当屏蔽法律,检察院的审查起诉行为事实上把可能涉及到法律适用问题的要素屏蔽出去;况且域外所采取的实际区分方式在运行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区分作用,故域外经验证明了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具有区分可行性。尽管实际的应用方式能起到区分作用,但仍然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案件事实认定清单未准确区分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事实清单中的事实问题过于概括;法官指引具有随意性;实际区分方式的适用程序不规范以及二者之区分标准缺乏共识。之所以暴露出这些问题,是因为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并未出台相关具体法律规范。与此同时实施区分的机制时间较短,使制度运行的过程中未见配套措施与之配合实行。另外,实际的区分方式实施过程中增加了大量运行成本,而且目前理论界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仍显粗浅,在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使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应从区分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实践问题入手,适当修改案件事实认定清单模板和内容、规范区分的适用程序以及降低运行成本,希望通过前述措施对我国的刑事陪审制度发展有所助益。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峥;;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再思考[J];法律适用;2015年12期

2 张思尧;;人民陪审制度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困惑与出路[J];法律适用;2015年06期

3 叶自强;;陪审制的分权机制与证据法的发展[J];证据科学;2014年04期

4 廖永安;刘方勇;;人民陪审员制度目标之异化及其反思——以湖南省某市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践为样本的考察[J];法商研究;2014年01期

5 米铁男;;俄罗斯刑事陪审团制度刍议[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05期

6 陈杭平;;论“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J];中外法学;2011年02期

7 陈增宝;;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以法律心理学为视角的考察[J];法律适用;2009年06期

8 刘晴辉;;对人民陪审制运行过程的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9 张卫平;民事诉讼法律审的功能及构造[J];法学研究;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2623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623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2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