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量刑参与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被害人量刑参与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被害人权利运动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引发了很多国家的相应政策的变革,打破了以犯罪人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转变为平衡私权利与公权力、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权利的均衡的模式。作为直接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被害人,要求的不仅是定罪的正确性,还希望保障量刑的公平性;不仅有参与到量刑程序中的机会,还希望提出量刑意见。因为被害人最关注的问题是法官对被告判处的刑罚以及轻重程度。2010年10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开始推行量刑规范化的改革,试行《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和《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两个文件。检察院的量刑建议权和被告人的量刑参与讨论较多,但是关于被害人量刑参与程序的关注鲜少,即使规定了被害人能够以当事人的身份在诉讼活动中发表自己的量刑意见,却没有明确规定被害人怎样参与到量刑程序中,提出的量刑意见怎样影响量刑等问题。本文基于以上背景,以量刑规范化改革为契机,对被害人量刑参与问题进行研究,构建被害人量刑参与的程序制度,规范被害人在量刑程序中的权利。保障被害人有效的参与到量刑程序中,既是对被害人的人格尊重,也是对量刑程序的完善;既能树立司法公正的权威性,还能符合恢复性司法的要求,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被害人 参与 量刑公正 量刑程序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1
- 一、被害人量刑参与概说11-15
- (一) 被害人概念的界定11-12
- 1、从刑事诉讼角度理解11
- 2、从犯罪学角度理解11
- 3、从被害人学角度理解11-12
- (二) 何谓被害人量刑参与12
- (三) 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的价值分析12-15
- 1、保障有效适用诉讼原则,实现程序正义12-13
- 2、保证法官获得新的量刑信息,促进司法公正13-14
- 3、平衡公法和私法的双重目的,促进社会和谐14
- 4、体现恢复性司法的内在要求,顺应国际形势14-15
- 二、被害人量刑参与之域外考察15-20
- (一) 英美法系16-17
- 1、美国16
- 2、英国16-17
- (二) 大陆法系17-18
- 1、德国17-18
- 2、法国18
- 3、日本18
- (三) 域外立法比较18-20
- 1、相同点19
- 2、差异点19-20
- 三、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的现实考量20-23
- (一) 立法现状20-22
- 1、刑事诉讼法20-21
- 2、司法解释21-22
- (二) 立法缺失22-23
- 1、被害人量刑参与程序保障不足22-23
- 2、被害人“当事人地位”有名无实23
- 四、构建被害人量刑参与的程序制度及其权利保障23-29
- (一) 构建被害人量刑参与的程序制度24-26
- 1、独立的量刑程序24-25
- 2、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25
- 3、量刑说理程序25-26
- (二) 规范被害人量刑参与的程序性权利26-29
- 1、提出主体26
- 2、提出阶段26
- 3、提出方式26-27
- 4、提出内容27
- 5、提出国家补偿权27-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3
- 致谢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英辉;何挺;;构建我国量刑程序的基本思路[J];法制资讯;2008年06期
2 王红梅;袁涛;;构建我国相对独立量刑程序[J];法制资讯;2008年06期
3 林劲松;;论我国独立量刑程序的建构[J];南都学坛;2008年05期
4 陈运江;;构建我国的正当量刑程序[J];人民检察;2009年04期
5 黄书建;干红光;;独立量刑程序的价值分析[J];中国司法;2009年09期
6 章晓民;黄书建;;独立量刑程序的价值分析[J];河北法学;2009年11期
7 顾永忠;;试论量刑与量刑程序涉及的关系[J];人民检察;2009年15期
8 张月满;;量刑程序主体初探[J];政法论丛;2009年06期
9 简乐伟;;被告人不认罪案件量刑程序的理想模式[J];政法论丛;2009年06期
10 朱鹏;;论刑事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的分离[J];法制与社会;2009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余贵忠;李长城;;论量刑程序的公正[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立毅;;论我国独立量刑程序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0年度)[C];2010年
3 王永杰;;量刑程序规范化视野下立功制度:困境与反思[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4 刘昌强;崔志鑫;;量刑辩论程序:价值、原则与展开[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审判程序的修改对公诉工作的挑战[C];2012年
5 黄玉华;陈贞;;对量刑辩护的思考[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马秀娟;;论我国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0年度)[C];2010年
7 丁耀芬;肖建国;;程序正义图景下的量刑重构——关于量刑控辩及量刑说理制度改革的设想[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8 余米尔;赵亚飞;杨桂胜;;论量刑辩论程序的构建与完善——以罗湖区人民法院量刑辩论程序改革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程华正;法院量刑程序改革试点全面展开[N];芜湖日报;2010年
2 记者 王新友;专家研讨定罪与量刑程序分离改革[N];检察日报;2009年
3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四川大学课题组;深入实证调查 积极探索量刑程序改革[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最高人民法院 河南省民权县人民法院 李玉萍邋程移山 李振江;被告人不认罪案件中定罪与量刑程序应相对分离[N];人民法院报;2008年
5 陈卫东;定罪与量刑程序分离之辩[N];法制日报;2008年
6 胡云腾;构建我国量刑程序的几个争议问题[N];法制日报;2008年
7 最高人民法院 蒋惠岭;量刑程序的七大使命[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国香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量刑程序改革的文化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本报特约评论员 傅达林;量刑程序改革如何向深层挺进[N];检察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罗欣;量刑程序改革:由粗到细推向纵深[N];检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U
本文编号:2823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8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