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调解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1 23:36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期,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它把市场化、工业化与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三类重大的社会转型浓缩在了同一历史时空,从而构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社会变迁。由于我国社会自改革开放后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巨大变迁和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带来了国民经济持续稳步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问题,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社会发生了断裂和碎片化。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分化加剧、利益差距加大、社会关系不稳定,社会结构的微观层面积压着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纠纷。呈现出: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数量增多,利益冲突的对立程度加剧、冲突涉及的范围扩大,带有明显的多元性和发散性的特点。当前我国社会纠纷化解有成功的经验,也遇到前进和发展的困境如:纠纷解决方式单一化,诉讼案件剧增;诉讼制度面临沉重压力,局限性愈显突出;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衰落,其他社会缓冲机制功能缺失;民间解决纠纷能力退化,各种非诉讼程序未形成一个有机和协调的机制等。纵观我国解决社会纠纷冲突的历史,调解在我国古代被广为运用,并作...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问题的提出与选题之意义
2.已有研究文献综述
3.本文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第一章 转型期的社会纠纷
第一节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转型的基本认识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
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结构性矛盾
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纠纷的特点与成因
一、中国社会转型期纠纷的特点
二、中国社会转型期纠纷的成因
第二章 纠纷化解机制的历史及现状
第一节 我国调解制度的历史
一、我国调解制度发展简介
二、调解机制在化解多元化纠纷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转型期社会纠纷的化解处置
一、我国社会纠纷化解的方针
二、我国社会纠纷化解处置的地方实践经验
三、现有纠纷解决机制的困境
第三节 目前调解机制的不足
一、关于调解的一些规定不适应目前形势
二、调解职能所限,自身存在不足
三、三种主要调解手段衔接协同不够
第三章 各种调解手段间的衔接与协同
第一节 新时期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的比较
一、三种调解方式的相同点
二、三种调解方式的差异比较
三、三种调解方式的联系分析
第二节 国外主要经验和做法比较
一、美国调解制度
二、德国的和解制度
三、日本调停制度
四、挪威调解制度
五、国外与我国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浦东新区在三种调解中协同与衔接的实践
一、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
二、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衔接
三、人民调解与其他行业组织、协会协调的衔接
第四章 改进和完善调解制度的途径
第一节 设立调解法
一、制订《调解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制订《调解法》的可行性
三、《调解法》的立法目标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不同类型调解的衔接与协同的基本思路、框架和建议
一、以人民调解为基础,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协同的调解工作体系
二、新时期不同类型调解衔接与协同的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三、建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各种调解机制有效衔接和协同的大调解格局,在实践中的操作建议
第三节 调解工作职业化的思考
一、职业化是调解工作改革和完善的必由之路
二、进一步推进调解工作职业化的一些思考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问题与思考[J]. 李克.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7(02)
[2]处理社会矛盾纠纷需要解决机制的多元化[J]. 李明哲. 福建法学. 2006(02)
[3]论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化与协调[J]. 胡位钧. 理论与改革. 2005(06)
[4]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与发展[J]. 胡泽君.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3(06)
[5]人民调解制度改革的不足与反思[J]. 曹光曜,金权. 法治论丛. 2003(05)
[6]西欧社会近代转型问题断想[J]. 张广智. 浙江学刊. 2001(05)
[7]俄罗斯社会转型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 黄军甫.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1(04)
[8]美国选择性争议解决方式(ADR)介评[J]. 郭玉军,甘勇. 中国法学. 2000(05)
[9]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向度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J]. 蔡拓. 文史哲. 2000(05)
[10]中国现阶段社会转型的结构分析[J]. 封志晔.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4)
本文编号:3013636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问题的提出与选题之意义
2.已有研究文献综述
3.本文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第一章 转型期的社会纠纷
第一节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转型的基本认识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
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结构性矛盾
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纠纷的特点与成因
一、中国社会转型期纠纷的特点
二、中国社会转型期纠纷的成因
第二章 纠纷化解机制的历史及现状
第一节 我国调解制度的历史
一、我国调解制度发展简介
二、调解机制在化解多元化纠纷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转型期社会纠纷的化解处置
一、我国社会纠纷化解的方针
二、我国社会纠纷化解处置的地方实践经验
三、现有纠纷解决机制的困境
第三节 目前调解机制的不足
一、关于调解的一些规定不适应目前形势
二、调解职能所限,自身存在不足
三、三种主要调解手段衔接协同不够
第三章 各种调解手段间的衔接与协同
第一节 新时期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的比较
一、三种调解方式的相同点
二、三种调解方式的差异比较
三、三种调解方式的联系分析
第二节 国外主要经验和做法比较
一、美国调解制度
二、德国的和解制度
三、日本调停制度
四、挪威调解制度
五、国外与我国的比较分析
第三节 浦东新区在三种调解中协同与衔接的实践
一、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
二、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衔接
三、人民调解与其他行业组织、协会协调的衔接
第四章 改进和完善调解制度的途径
第一节 设立调解法
一、制订《调解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制订《调解法》的可行性
三、《调解法》的立法目标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不同类型调解的衔接与协同的基本思路、框架和建议
一、以人民调解为基础,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协同的调解工作体系
二、新时期不同类型调解衔接与协同的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三、建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各种调解机制有效衔接和协同的大调解格局,在实践中的操作建议
第三节 调解工作职业化的思考
一、职业化是调解工作改革和完善的必由之路
二、进一步推进调解工作职业化的一些思考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问题与思考[J]. 李克.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7(02)
[2]处理社会矛盾纠纷需要解决机制的多元化[J]. 李明哲. 福建法学. 2006(02)
[3]论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化与协调[J]. 胡位钧. 理论与改革. 2005(06)
[4]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与发展[J]. 胡泽君.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3(06)
[5]人民调解制度改革的不足与反思[J]. 曹光曜,金权. 法治论丛. 2003(05)
[6]西欧社会近代转型问题断想[J]. 张广智. 浙江学刊. 2001(05)
[7]俄罗斯社会转型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 黄军甫.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1(04)
[8]美国选择性争议解决方式(ADR)介评[J]. 郭玉军,甘勇. 中国法学. 2000(05)
[9]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向度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J]. 蔡拓. 文史哲. 2000(05)
[10]中国现阶段社会转型的结构分析[J]. 封志晔.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4)
本文编号:3013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01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