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的互动及其完善
发布时间:2021-04-30 21:35
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制度、规则和法律方法三个层面。在制度层面,两者的制度成熟度差距较大,且相互衔接不足;在规则层面,两者的裁判规则供给能力之差距过于悬殊,具体的互动方式也存在一些瑕疵;在法律方法层面,两者在互动时对法律方法的运用还不够充分,相关标准亦有待明确。可以通过明确指导性案例的制度地位,并加强其与抽象司法解释的制度衔接、调整最高人民法院裁判规则供给结构并规范其具体方式、加强法律方法在两者互动中的运用并明确相关标准等路径,实现对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之互动模式的完善。
【文章来源】:法学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引言:研究现状与问题意识
一、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之互动的诸层次及其情况
(一)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在制度层面的互动
(二)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在规则层面的互动
1.指导性案例适用抽象司法解释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2.抽象司法解释有限吸收指导性案例的裁判规则
3.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的联合发布现象
(三)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在法律方法层面的互动
1.指导性案例适用抽象司法解释的方法
2.抽象司法解释吸收指导性案例裁判要点的方法
二、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之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层面:制度成熟度存在差异,制度衔接明显不足
(二)规则层面:裁判规则供给能力悬殊,互动方式有待完善
(三)法律方法层面:解释方法运用不充分,相关标准有待明确
三、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之互动的完善路径
(一)制度层面:明确指导性案例的制度地位,加强其与抽象司法解释的制度衔接与统筹安排
(二)规则层面:调整裁判规则供给结构,提高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裁判规则的体系化程度
(三)法律方法层面:充分运用多种法律解释方法并加强裁判说理,明确法律方法的运用标准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同案同判”:并非虚构的法治神话[J]. 孙海波. 法学家. 2019(05)
[2]区别技术在参照指导性案例之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改进——以指导性案例第24号为分析对象[J]. 孙光宁. 法学家. 2019(04)
[3]指导性案例与司法解释的关系定位及互动路径——以刑事审判为视角[J]. 姜远亮. 法律适用. 2019(08)
[4]“法源”的误用——关于法律渊源的理性思考[J].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9(03)
[5]中国特色判例制度之系统发动[J]. 汤文平. 法学家. 2018(06)
[6]法教义学与法治:法教义学的治理意义[J]. 雷磊. 法学研究. 2018(05)
[7]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完善[J]. 孙光宁. 中国法学. 2018(01)
[8]司法判决中的指导性案例[J]. 彭中礼. 中国法学. 2017(06)
[9]论中国案例指导制度向司法判例制度转型的必要性与正当性[J]. 张骐. 比较法研究. 2017(05)
[10]法教义学的巅峰 德国法律评注文化及其中国前景考察[J]. 贺剑. 中外法学. 2017(02)
本文编号:3169518
【文章来源】:法学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引言:研究现状与问题意识
一、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之互动的诸层次及其情况
(一)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在制度层面的互动
(二)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在规则层面的互动
1.指导性案例适用抽象司法解释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2.抽象司法解释有限吸收指导性案例的裁判规则
3.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的联合发布现象
(三)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在法律方法层面的互动
1.指导性案例适用抽象司法解释的方法
2.抽象司法解释吸收指导性案例裁判要点的方法
二、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之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层面:制度成熟度存在差异,制度衔接明显不足
(二)规则层面:裁判规则供给能力悬殊,互动方式有待完善
(三)法律方法层面:解释方法运用不充分,相关标准有待明确
三、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之互动的完善路径
(一)制度层面:明确指导性案例的制度地位,加强其与抽象司法解释的制度衔接与统筹安排
(二)规则层面:调整裁判规则供给结构,提高指导性案例与抽象司法解释裁判规则的体系化程度
(三)法律方法层面:充分运用多种法律解释方法并加强裁判说理,明确法律方法的运用标准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同案同判”:并非虚构的法治神话[J]. 孙海波. 法学家. 2019(05)
[2]区别技术在参照指导性案例之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改进——以指导性案例第24号为分析对象[J]. 孙光宁. 法学家. 2019(04)
[3]指导性案例与司法解释的关系定位及互动路径——以刑事审判为视角[J]. 姜远亮. 法律适用. 2019(08)
[4]“法源”的误用——关于法律渊源的理性思考[J]. 刘作翔.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9(03)
[5]中国特色判例制度之系统发动[J]. 汤文平. 法学家. 2018(06)
[6]法教义学与法治:法教义学的治理意义[J]. 雷磊. 法学研究. 2018(05)
[7]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完善[J]. 孙光宁. 中国法学. 2018(01)
[8]司法判决中的指导性案例[J]. 彭中礼. 中国法学. 2017(06)
[9]论中国案例指导制度向司法判例制度转型的必要性与正当性[J]. 张骐. 比较法研究. 2017(05)
[10]法教义学的巅峰 德国法律评注文化及其中国前景考察[J]. 贺剑. 中外法学. 2017(02)
本文编号:3169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169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