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08:03

  本文关键词: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国家建设的不断深入与社会普法活动的不断开展,社会民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专业的司法裁判活动也愈加吸引社会民众的眼球,司法裁判是否公正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化,网络社会生活逐渐成为社会民众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也为社会民众的言论自由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自由表达的平台,社会民众也逐渐开始借助这个虚拟的平台对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这也是社会民众行使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的新型载体。由于网络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传统媒介所无法具有的特性,使得社会民众更加青睐通过网络来行使言论表达权与监督权,网络民意、网络监督由此而生,并快速发展。在一些具有社会影响性的社会案件或社会事件中,网络舆论更是代替了传统媒体,作为一种更为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参与到司法的过程中。某种程度上,司法公正与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当然离不开网络民意的支持与支撑,有了网络民意的赞许,司法裁判就更加具有合法性的基础。但在社会民众惊喜于网络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巨大信息优势,使我们的知情权得到了更充分满足的同时,网络社会也上演了一幕幕网络民意影响司法活动的悲喜剧。众所周知,近年来闹得沸沸扬扬的“药家鑫案”、“李昌奎案”等都在审判过程中一波三折,网络上铺天盖地地报道、记者们不停地发问、各种法学专家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更甚的是对于法院判决的眼花缭乱的提前“宣布”。加上网络舆论监督本身的不成熟,以及整个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一些偏激的舆论不免会造成司法工作的难以进行,久拖不决或者反复改判的案件也屡有发生,司法独立、司法公正逐渐被网络民意加以侵伤。 由此可见,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研究,寻求二者的良性互动对我国的法治建设、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性、提高社会民众的法律信仰与法律素质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在学界前辈研究的基础上,从法政治学角度来论述民意、网络民意的内涵,阐述司法公正的合法性问题,从深度层面揭示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的法理关系问题,分析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两者的矛盾、原因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良性互动的平衡机制,以确保司法公正在司法实践中真正得以落实,网络民意能以法治允许的条件进入司法领域,最终使得司法裁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能达到和谐的统一。
【关键词】:网络 法治 网络民意 司法公正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第一章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的基本法理13-29
  • 一、 网络民意的含义、特征及运行机制13-20
  • (一) 民意及网络民意的含义13-15
  • (二) 网络民意的特征15-18
  • (三) 网络民意的运行机制18-20
  • 二、 网络民意的发展与原因20-26
  • (一) 网络民意在中国的发展状况20-23
  • (二) 网络民意兴起的缘由23-26
  • 三、 司法公正的概述26-29
  • (一) 司法公正的涵义26-27
  • (二) 司法公正的评价27-29
  • 第二章 网络民意对司法公正影响29-41
  • 一、 网络民意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29-32
  • (一) 网络民意为司法公正提供合法性基础29-30
  • (二) 网络民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司法公正免于权力的干扰30
  • (三) 网络民意可以督促司法官员的公正性30-31
  • (四) 网络民意可以弥补形式司法公正的僵硬性缺陷31-32
  • (五) 网络民意可以促进司法公正的提前实现32
  • 二、 网络民意对司法公正的消极影响32-37
  • (一) 造成司法的不公33-34
  • (二) 影响司法的独立性34-35
  • (三) 一定程度上促使权力干预司法35
  • (四) 导致法律“软化”现象35-36
  • (五) 司法的尊严被侵蚀36
  • (六) 加大了冤假错案出现的可能性36-37
  • 三、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的关系问题37-41
  • (一)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37-38
  • (二) 社会稳定与司法稳定的关系38-39
  • (三) 司法裁判的合法性与合法律性的关系39-41
  • 第三章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冲突41-51
  • 一、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冲突的形式与实例分析41-45
  • (一)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冲突的形式41-43
  • (二)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冲突的实例分析43-45
  • 二、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相互冲突的原因分析45-51
  • (一) 网络民意对司法公正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45-48
  • (二) 司法公正与网络民意相冲突的原因48-51
  • 第四章 建立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良性互动的平衡机制51-60
  • 一、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平衡的基本原则与目标51-54
  • (一)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平衡的基本原则51-52
  • (二)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平衡的基本目标52-54
  • 二、 美国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良性互动关系的经验考察54-56
  • (一) 美国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关系处理的经验考察54-55
  • (二) 美国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良性关系的经验启示55-56
  • 三、 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平衡机制的具体设想56-60
  • (一) 网络民意进入司法的引导机制56-58
  • (二) 网络民意聚焦下的司法公正机制58-60
  • 结语60-61
  • 参考文献61-66
  • 附录66-67
  • 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怡;网络民意与“失控的陪审团”[J];百姓;2004年02期

2 苏力;;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考察及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3 杜欣;张彬;;尊重网络民意:政府决策的一个有益弥合[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5期

4 解迎春;;网络民意表达的现状与发展——由“躲猫猫”事件引发的思考[J];东南传播;2009年04期

5 戴承欢;蔡永彤;;精英意识与大众诉求的调和——刑事司法审判中的民意渗透及限制略论[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李华;严红;;和谐社会更需网络民意的合理表达[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7 吕芳;;大众的法律意识与法官的职业思维 以许霆恶意取款案为研究范本[J];法律适用;2008年09期

8 郝凯广;;法官应如何面对公共视野中的疑难案件——从赵C案说起[J];法律适用;2009年06期

9 陈树森;;博弈与和谐:穿行于法意与民意之间的司法[J];法律适用;2009年09期

10 赵绘宇;蔡永彤;;刑事诉讼中的民意渗透与司法应对[J];法律适用;2009年11期


  本文关键词:网络民意与司法公正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30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f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