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职业化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1-08-04 05:21
在以社会变迁为背景的现代化司法进程中,专业化群体的生成是其必然的要求与实践理性的选择。法官职业化在当代中国以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为司法体制改革终极目标的推进运行过程中尤为彰显,法官职业化不仅是实现司法独立、维系司法权威、提高法效率的制度底蕴,亦是对法官从传统的人格化权威到制度性信赖进而实现者的有机统一,更是“依法治国”方略得以实现的依靠于法律职业专门化的社会结构表征之一。司法实践操作制度和法官组织配套制度的互补支持是实现法官职业化的根本保障,法官群体的开放性和封闭性的有机平衡是实现法官职业化的切入点,司法体制改革则为实现法官职业化提供了历史契机。所谓法官职业化,是指“法官以行使国家审判权为专门职业,不仅具备国家公务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而且具备法官必须具备的独特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地位”。要根据审判工作规律和法官职业特点,采取一系列措施,严格法官的职业准入,强化法官的职业意识,培养法官的职业道德,提高法官的职业技能,树立法官的职业形象,加强法官的职业保障,完善法官的职业监督。可以将法官职业化定义为:法官职业化是指法官以行使国家审判权为依托,在正当的法律程序制约下,根据自己...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法官职业化概述
(一) 法官职业化的概念
(二) 法官职业化的特征
1、专业化
2、独立性
3、中立性
4、消极性
5、精英化
6、同质化
(三) 法官职业化的基本内容
1、法官的职业资格制度
2、法官的职业培训制度
3、法官的职业保障制度
4、法官的职业责任与职业道德机制
二、法官职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 法官职业化的必要性分析
1、法官职业化是法学和司法活动高度专业化以及法律思维特殊性的必然要求
2、法官职业化是建设法治国家和实现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3、司法改革和法官职业化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
4、法官职业化有利于实现公正、高效和权威的司法价值理念
(二) 我国法官职业化的可行性分析
1、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法官职业化提供了良好基础与环境
2、我国各项体制改革为法官职业化提供了生存的契机
三、法院现代化建设对法官职业化的基本要求
(一) 法官的精神和理念要求
(二) 法官的学历要求
(三) 法官的职业道德要求
1、坚持司法公正,落实司法为民
2、坚持司法独立,维护法律权威
3、坚持超然中立的审判立场,发扬正直、清廉的职业正气
4、培养高度的职业自律性,避免任何有损司法形象的行为
5、深入钻研法律业务,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 法官的生活经验要求
四、中国法官职业化的现状及其症结
(一) 中国法官的现状
1、法官的数量
2、法官的整体专业素质不高
3、法官队伍个体间素质参差不齐,同质化极不充分
4、法官的意识素质和伦理素质存在欠缺
(二) 法官职业化存在的障碍
1、从纵向角度看主要是法院内部设置行政化
2、从横向角度看主要是法院与外部其他力量存在矛盾和冲突
3、法官职业化面临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的压力
五、法官职业化改革的实现途径和解决方式
(一) 确定各级法院法官员额,推行法官助理制度,确立法官在法院的核心地位
1、法官员额的确定要考虑中国国情和现行的审级制度
2、推行法官助理制度,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缓解法官工作压力
(二) 建立严格的法官选拔制度,明确法官准入机制
1、担任法官必需具备法定的学历资格及司法资格
2、法官的选任方式和程序需改善
3、我国法官选任的对象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三) 改革法官的考核和培训制度,保障法官的专业素
1、完善法官的考核制度
2、完善法官的职业培训制度
(四) 改革现行的法院管理和运行机制,协调行政与司法的关系
1. 调整现行的管理机制
2. 协调法院的运行机制
3. 改革法院财政管理体制
(五) 确立法官的地位,建立完善对法官的保障体系
1. 法官的身份保障
2. 法官的经济保障
3. 法官的权利保障
(六) 深化法学教育改革,培养法官后备人才
(七) 深化监督体制改革,为职业法官保驾护航
1、内部监督体制方面
2、外部监督体制方面
参考文献
后记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321087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法官职业化概述
(一) 法官职业化的概念
(二) 法官职业化的特征
1、专业化
2、独立性
3、中立性
4、消极性
5、精英化
6、同质化
(三) 法官职业化的基本内容
1、法官的职业资格制度
2、法官的职业培训制度
3、法官的职业保障制度
4、法官的职业责任与职业道德机制
二、法官职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 法官职业化的必要性分析
1、法官职业化是法学和司法活动高度专业化以及法律思维特殊性的必然要求
2、法官职业化是建设法治国家和实现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3、司法改革和法官职业化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所决定的
4、法官职业化有利于实现公正、高效和权威的司法价值理念
(二) 我国法官职业化的可行性分析
1、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法官职业化提供了良好基础与环境
2、我国各项体制改革为法官职业化提供了生存的契机
三、法院现代化建设对法官职业化的基本要求
(一) 法官的精神和理念要求
(二) 法官的学历要求
(三) 法官的职业道德要求
1、坚持司法公正,落实司法为民
2、坚持司法独立,维护法律权威
3、坚持超然中立的审判立场,发扬正直、清廉的职业正气
4、培养高度的职业自律性,避免任何有损司法形象的行为
5、深入钻研法律业务,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 法官的生活经验要求
四、中国法官职业化的现状及其症结
(一) 中国法官的现状
1、法官的数量
2、法官的整体专业素质不高
3、法官队伍个体间素质参差不齐,同质化极不充分
4、法官的意识素质和伦理素质存在欠缺
(二) 法官职业化存在的障碍
1、从纵向角度看主要是法院内部设置行政化
2、从横向角度看主要是法院与外部其他力量存在矛盾和冲突
3、法官职业化面临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经济的压力
五、法官职业化改革的实现途径和解决方式
(一) 确定各级法院法官员额,推行法官助理制度,确立法官在法院的核心地位
1、法官员额的确定要考虑中国国情和现行的审级制度
2、推行法官助理制度,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缓解法官工作压力
(二) 建立严格的法官选拔制度,明确法官准入机制
1、担任法官必需具备法定的学历资格及司法资格
2、法官的选任方式和程序需改善
3、我国法官选任的对象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三) 改革法官的考核和培训制度,保障法官的专业素
1、完善法官的考核制度
2、完善法官的职业培训制度
(四) 改革现行的法院管理和运行机制,协调行政与司法的关系
1. 调整现行的管理机制
2. 协调法院的运行机制
3. 改革法院财政管理体制
(五) 确立法官的地位,建立完善对法官的保障体系
1. 法官的身份保障
2. 法官的经济保障
3. 法官的权利保障
(六) 深化法学教育改革,培养法官后备人才
(七) 深化监督体制改革,为职业法官保驾护航
1、内部监督体制方面
2、外部监督体制方面
参考文献
后记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321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321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