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规则·实践 ——人民陪审员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2 08:03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司法民主制度形式。本文追溯了我国陪审制度历史发展的演变过程及运作特点,并重点对当代陪审制度的运作进行了深入探讨。笔者以某基层法院H法院为例,通过对价值目标、制度安排和实践运作三个层面的考察,探讨了我国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出路。本文的讨论聚焦于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当代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应当如何定位?第二,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践运作中发生了何种演变?第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出路何在?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的初步结论:首先,陪审制度的价值定位应当从政治价值和司法价值两个层面展开。其中陪审的政治价值包括政治参与、司法民主和权力制衡三方面,而司法价值则体现在有利于事实认定、有利于贯彻大众价值观和有利于审判结果的正当化三方面。因此,应当对陪审制度做“双重价值”的理论定位。其次,通过实证考察,笔者指出陪审制度在现实运作中出现了“陪审变异”的现象。陪审制度在实践中无法实现其政治民主和司法公正的价值预设,而是向着逐利化的方向发展。其具体表现为在陪审制度运作中存在着“价值”与“文本”,以及“文本”与“实践”之间的“双重背离”,这一发现细化了黄宗智教授所描述的“表达”与...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问题
二、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论证思路
六、本文框架
第一章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建国前我国陪审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第一波——建国初期的繁荣与衰落(1949-1965)
第三节 第二波——停滞、恢复与再衰落(1966-1997)
第四节 第三波——司法改革下的陪审复兴(1998 至今)
第五节 人民陪审员制度“浮沉”的历史背景探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当代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定位
第一节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存废之争”
第二节 陪审制度的政治价值
第三节 陪审制度的司法价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陪审制度的日常运作看正式规则落实的“偏离”
第一节 人民陪审员相关制度的文本说明
第二节 实证调查的背景:H 法院概况
第三节 行政事务性管理:选任、培训、任命、考核
第四节 审判业务管理:分案、开庭、合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非正式规则的影响看陪审制度的“扭曲”
第一节 角色:陪审员的“专职”与“兼职”之分
第二节 心理:陪审员的“抱怨”与“作为”
第三节 利益:陪审制度运行的成本与效率
第四节 环境:社会公众对陪审制度的认识
第五节 动力:陪审员如何发生作用?——法官与陪审员的视角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司法个案看陪审制度运作的“尴尬”
第一节 陪审员的“表里不一”——强奸案、妨碍公务案
第二节 流产的“维权行动”——房屋中介案
第三节 司法职业化和司法大众化的对立?——离婚案、强奸案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陪审变异”的实质与原因
第一节 “陪审变异”现象的实质
第二节 制度设计上的“固有缺陷”
第三节 司法结构内的“体制弊端”
第四节 运行环节中的“利益”干扰
第五节 公民政治文化的缺失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出路所在
第一节 正式规则的改进
第二节 化解“体制弊端”和“利益”因素的干扰
第三节 陪审制度文化土壤的培育
本章小结
结语:让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转起来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念与制度: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最新进展[J]. 朱德米. 国外社会科学. 2007(04)
[2]中国式陪审制度的省察——以《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为研究对象[J]. 吴丹红. 法商研究. 2007(03)
[3]法官判决的制度表达与实践——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法官判决时的非正式制度倾向[J]. 李声炜.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6(04)
[4]论“混合制”陪审模式的建立[J]. 赵信会. 政法论丛. 2005(06)
[5]人民陪审员不宜精英化[J]. 周永坤. 法学. 2005(10)
[6]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不如"不陪而审" 对现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几点质疑[J]. 柯岚. 法律适用. 2005(09)
[7]“人民的法院”与陪审制度——经典作家眼中的司法民主[J]. 胡玉鸿. 政法论坛. 2005(04)
[8]完善陪审制度,实现司法民主[J]. 夏菁. 法学家. 2005(04)
[9]司法职业化与民主化[J]. 何兵. 法学研究. 2005(04)
[10]混合的正义:对我国陪审制度的法理辩护[J]. 王庆廷,张光杰.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5(07)
博士论文
[1]陪审团审判机理与实效研究[D]. 任蓉.复旦大学 2007
[2]陪审制度变革的历史成因[D]. 曹永军.吉林大学 2007
[3]陪审团的历史与价值[D]. 郭光东.华东政法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337933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问题
二、概念界定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论证思路
六、本文框架
第一章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建国前我国陪审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第一波——建国初期的繁荣与衰落(1949-1965)
第三节 第二波——停滞、恢复与再衰落(1966-1997)
第四节 第三波——司法改革下的陪审复兴(1998 至今)
第五节 人民陪审员制度“浮沉”的历史背景探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当代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定位
第一节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存废之争”
第二节 陪审制度的政治价值
第三节 陪审制度的司法价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陪审制度的日常运作看正式规则落实的“偏离”
第一节 人民陪审员相关制度的文本说明
第二节 实证调查的背景:H 法院概况
第三节 行政事务性管理:选任、培训、任命、考核
第四节 审判业务管理:分案、开庭、合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非正式规则的影响看陪审制度的“扭曲”
第一节 角色:陪审员的“专职”与“兼职”之分
第二节 心理:陪审员的“抱怨”与“作为”
第三节 利益:陪审制度运行的成本与效率
第四节 环境:社会公众对陪审制度的认识
第五节 动力:陪审员如何发生作用?——法官与陪审员的视角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从司法个案看陪审制度运作的“尴尬”
第一节 陪审员的“表里不一”——强奸案、妨碍公务案
第二节 流产的“维权行动”——房屋中介案
第三节 司法职业化和司法大众化的对立?——离婚案、强奸案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陪审变异”的实质与原因
第一节 “陪审变异”现象的实质
第二节 制度设计上的“固有缺陷”
第三节 司法结构内的“体制弊端”
第四节 运行环节中的“利益”干扰
第五节 公民政治文化的缺失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出路所在
第一节 正式规则的改进
第二节 化解“体制弊端”和“利益”因素的干扰
第三节 陪审制度文化土壤的培育
本章小结
结语:让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转起来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理念与制度: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最新进展[J]. 朱德米. 国外社会科学. 2007(04)
[2]中国式陪审制度的省察——以《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为研究对象[J]. 吴丹红. 法商研究. 2007(03)
[3]法官判决的制度表达与实践——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法官判决时的非正式制度倾向[J]. 李声炜.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6(04)
[4]论“混合制”陪审模式的建立[J]. 赵信会. 政法论丛. 2005(06)
[5]人民陪审员不宜精英化[J]. 周永坤. 法学. 2005(10)
[6]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不如"不陪而审" 对现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几点质疑[J]. 柯岚. 法律适用. 2005(09)
[7]“人民的法院”与陪审制度——经典作家眼中的司法民主[J]. 胡玉鸿. 政法论坛. 2005(04)
[8]完善陪审制度,实现司法民主[J]. 夏菁. 法学家. 2005(04)
[9]司法职业化与民主化[J]. 何兵. 法学研究. 2005(04)
[10]混合的正义:对我国陪审制度的法理辩护[J]. 王庆廷,张光杰.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5(07)
博士论文
[1]陪审团审判机理与实效研究[D]. 任蓉.复旦大学 2007
[2]陪审制度变革的历史成因[D]. 曹永军.吉林大学 2007
[3]陪审团的历史与价值[D]. 郭光东.华东政法学院 2004
本文编号:3337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337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