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对涉诉信访问题的法律思考

发布时间:2021-08-19 16:31
  涉诉信访问题是一个敏感问题,中央一直视为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的问题在抓,各级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少数上访人的极端行为已严重影响到了司法机关正常工作秩序,也带来了负面的社会影响,信访权的滥用已对司法的权威形成了挑战。所以各界对涉诉信访存废争议较大,有建议取消的,有建议保留的,笔者将根据(2009)中发[22]号文件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第一个五年建设纲要》(2009-2013),就涉诉信访问题从法律层面做一思考。本文先对涉诉信访的相关概念进行思辨,使大家对诉与访的区分有一个直观了解;通过对涉诉信访的历史演变进行纵贯分析,来论证现阶段涉诉信访存在的必要;通过对涉诉信访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以便我们认清涉诉信访问题存的根本要害,从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再从法律角度进行思辨,以增强改进涉诉信访工作的切入点,从而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涉诉信访工作制度与措施,以确保涉诉信访尽早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最后从法院内外两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为什么要研究涉诉信访
    二、"涉诉信访"新发展
    三、各界对涉诉信访的态度
    四、笔者对处理涉诉信访的态度
第一章 涉诉信访的概述
    第一节 涉诉信访的界定、类型、特点和功能
        一、涉诉信访的定义
        二、"诉"与"访"区分的意义
        三、"诉"与"访"的辨别
        四、涉诉信访的类型
        五、涉诉信访的特点
    第二节 涉诉信访的权利属性
    第三节 涉诉信访利与弊
        一、涉诉信访的积极作用
        二、涉诉信访的负作用
第二章 涉诉信访的演变与现状
    第一节 涉诉信访在我国古代发展的历史
        一、涉诉信访的起源
        二、中国封建历朝涉诉信访制度
    第二节 建国初的信访制度及其初衷
        一、建国初期信访制度的建立
        二、建国初期建立信访制度的初衷
    第三节 当前的涉诉信访状况
        一、涉诉信访组织机构状况
        二、新形势下涉诉信访制度状况
        三、涉诉信访的人员自然状况
        四、涉诉信访的案件类型状况
        五、涉诉信访案件的焦点
        六、经过涉诉信访处理后的状况
        七、涉诉信访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涉诉信访的成因
    第一节 涉诉信访案件的成因的几种观点
    第二节 涉诉信访的主要成因
        一、社会原因
        二、司法原因
        三、法院自身问题
        四、判决结果执行难
第四章 当前涉诉信访中应当关注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 设置涉诉信访的法律依据与定位问题
    第二节 涉诉信访与裁判的既判力关系的问题
    第三节 涉诉信访与司法程序正义的关系问题
    第四节 涉诉信访与法官的法治理念强化的问题
第五章 涉诉信访的治理建议
    第一节 树立法治理念,强化实体公正,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第二节 严格司法程序,确保程序正义,实现司法的社会效果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转型期的社会失范及其对策[J]. 张李进.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4)
[2]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发展[J]. 王磊.  湖南社会科学. 2007(06)
[3]在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中抓好普法工作[J]. 黄雯.  秘书工作. 2007(11)
[4]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J]. 王法学.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7(05)
[5]浅议公示制度对信访程序的价值促进[J]. 宋爱琴.  法制与社会. 2007(07)
[6]录囚制度的历史嬗变与现代省思[J]. 江涛,张先昌.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7(04)
[7]我国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政府危机管理[J]. 唐正繁.  贵州社会科学. 2007(06)
[8]太平天国意识形态与中西文化的关系[J]. 陈芳.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7(02)
[9]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转型与对策[J]. 周明侠.  社会科学战线. 2007(01)
[10]民事司法公信力释义及其研究意义[J]. 戴传利,安杨.  理论建设. 2006(06)



本文编号:3351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351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3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