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当代中国检察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25 20:53
  任何制度的背后都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理念作为依据和支撑。理念应该是贯彻在具体的制度和实践之中,并作为其基石而事先存在。检察理念及其创新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中央集权到民主政治,从义务本位法律文化到权利本位法律文化,从单一社会结构到利益多元结构的转变,检察理念和检察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人民民主专政下的检察理念主要包括阶级专政、弱化监督、打击犯罪和实质正义,是压制型理念。随着社会转型和权利本位理论的兴起,检察理念主要创新与发展为公平正义、强化监督、保障人权和服务大局,是自治型理念。检察制度的创新与发展是检察理念创新与发展的直接体现。检察理念的创新与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具有一定的限度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创新与发展要考虑力度、速度和社会承受力。外在影响因素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利益集团和社会舆论,内在影响因素是检察人员的知识和检察权的具体运用。因此,需要从创新与发展的主体、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当代中国检察理念的创新与发展。检察理念与社会一同处于不断创新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向回应型理念发展。检察理念的创新与发展永无止境。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导论
    1. 研究的对象与意义
    2. 相关研究述评
    3. 论题解析
第1章 当代中国检察理念创新与发展的背景分析
    1.1 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
        1.1.1 经济转型和制度变迁
        1.1.2 政治制度的变迁
        1.1.3 思想文化的转型
        1.1.4 社会结构转型
    1.2 检察机关工作方针和检察职能的变迁
        1.2.1 检察工作方针(主题)变迁的一般考察
        1.2.2 检察职能变迁的梳理
    1.3 社会变迁决定检察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第2章 人民民主专政下的检察理念
    2.1 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2.1.1 人民民主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2.1.2 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
    2.2 人民民主专政下的检察理念及其制度表现
        2.2.1 阶级专政理念
        2.2.2 弱化监督理念
        2.2.3 打击犯罪理念
        2.2.4 实质正义理念
    2.3 一种压制型的检察理念
第3章 新时期中国检察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3.1 社会转型与法学理论体系的重构
    3.2 检察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3.2.1 公平正义理念
        3.2.2 强化监督理念
        3.2.3 保障人权理念
        3.2.4 服务大局理念
    3.3 检察理念创新与发展的制度表现和实践
        3.3.1 人民监督员制度
        3.3.2 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3.3.3 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3.3.4 清理超期羁押
    3.4 从压制型到自治型的检察理念
第4章 当代中国检察理念创新与发展的限度及其影响因素
    4.1 当代中国检察理念创新与发展的限度和问题
        4.1.1 当代中国检察理念创新与发展的限度
        4.1.2 当代中国检察理念创新与发展的问题归纳
    4.2 当代中国检察理念创新与发展的外在影响因素
        4.2.1 党和国家的政策
        4.2.2 利益集团
        4.2.3 社会舆论的压力
    4.3 当代中国检察理念创新与发展的内在影响因素
        4.3.1 检察人员的知识
        4.3.2 检察权的具体运用
第5章 当代中国检察理念创新与发展的完善
    5.1 主体的选择:党领导下的最高人民检察院
    5.2 形式的规范: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和典型案例(司法审查)
    5.3 内容的多元: 基于中国具体国情的地方性知识和全球性法律重构的统
        5.3.1 继承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优秀基因
        5.3.2 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法治文明成果
        5.3.3 体现当代中国的时代特色
结语 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检察理念——一种回应型的检察理念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生法治论[J]. 付子堂,常安.  中国法学. 2009(06)
[2]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J]. 张文显.  中国法学. 2009(06)
[3]法官应该是司法能动主义者——从李慧娟事件说起[J]. 杨春福.  现代法学. 2009(06)
[4]中国宪政文化与制度建构的反思[J]. 张千帆.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9(06)
[5]“五个主义”的摒弃与中国法学的未来[J]. 李步云.  现代法学. 2009(05)
[6]江文:一个人的历史画卷[J]. 秦树业,高洪海,龙平川.  人民检察. 2009(14)
[7]《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话语变迁[J]. 郭云忠.  政法论坛. 2009(03)
[8]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程[J]. 张文显.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9(03)
[9]也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J]. 顾培东.  中国法学. 2009(01)
[10]德治及其传统之于中国法治进境[J]. 孙莉.  中国法学. 2009(01)

硕士论文
[1]论理念意义的衍生[D]. 安翠荣.厦门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628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3628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8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