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权及其独立行使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31 06:00
本文通过对检察权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的综合考察,分析比较了中西现代检察权与古代检察的变化与发展,梳理评析了中西已有的检察权基本理论;从检察权产生的理论基础、权力的归属、行为特征、权能组合的异质同构、权力的位阶、检察权功能的现代转型等视角,剖析了现代检察权的个性特征;通过比较分析检察权与法律监督权在性质、权力功能配置和实现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指出了中国检察权定位为法律监督属性的历史局限性;结合现代检察权的发展规律以及中国的国情,论证了在中国宪政语境中检察权兼容法律监督权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理由,提出了在相对合理主义下重新定位和解构中国检察权的基本思路;深入分析了检察权独立行使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在比较分析中西检察权独立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检讨了中国检察权独立的根本缺失在于精神要素、社会独立主体和内部独立操作规则的缺失,并提出了改革完善的基本思路。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论
第一章 中西古代检察权的起源
一、中国古代检察权
(一) 中国的御史制度
(二) 御史制度对中国检察权的影响
二、西方古代检察权理论
(一) 西方两大法系检察权起源考论
(二) 西方古代检察权的成因
(三) 西方两大法系古代检察权的权能及属性
第二章 现代检察权的生成与发展
一、大陆法系现代检察权的形成和发展
(一) 检察权性质、地位的变化
(二) 检察权力体系化
(三) 检察权内容的拓展
(四) 检察权功能的拓展
二、英美法系现代检察权的发展
(一) 英国检察权发展缓慢的原因及改革趋势
(二) 当代美国检察权的发展及特色
(三) 对欧陆、英美两大法系检察制度的简单评析
三、日本现代检察权的形成与发展
四、原苏联检察权制度——一种新型的现代检察权的产生
(一) 列宁的检察权理论
(二) 原苏联检察权的基本职能和特点
五、中国现代检察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 旧中国检察权制度概析
(二) 新中国检察权制度的嬗变
六、中西检察权制度模式的样本分析
(一) 公诉本位型和监督本位型
(二) 权利主导型和权力主导型
(三) 官署一体独型和官员独立型
(四) 检警分立型和检警一体型
(五) 权力独立型和权力附属型
第三章 现代检察权生成的理论基础
一、权力分立和制衡理论
(一) 大制衡理论
(二) 小制衡理论
二、权利公力救济理论
(一) 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二) 权利救济理论与现代检察权的生成
三、列宁法律监督理论与西方现代检察权的沟通性
第四章 检察权的属性
一、国外有关检察权性质的争论
(一) 一般行政官说
(二) 等同法官说
(三) 双重属性说
二、我国学者的观点和评价
三、检察权的个性
(一) 检察权的国家性和社会性
(二) 检察权的异质同构性
(三) 检察权行为特征的多元性
(四) 检察权的宪法属性
第五章 中国检察权——法律监督权的解构及理性回归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二、法律监督权分类、配置模式及个性特征
(一) 法律监督权的概念
(二) 法律监督权的配置模式分析
三、法律监督权与检察权的异同
(一) 法律监督权与检察权内在关系
(二) 检察权与法律监督权差异性
四、检察权兼容法律监督权的理论分析
五、相对合理主义下的检察权重构
(一) 中国检察权权能属性定位的再审视
(二) 中国检察权配置理念的理性回归
(三) 中国检察权的约减与拓展
第六章 检察权独立运行的理论分析
一、检察权独立行使的含义
二、检察权独立行使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一) 检察权独立行使具有法律上的正当性
(二) 检察权独立行使源于执法公正的诉求
(三) 检察权独立行使源于司法独立的诉求
(四) 检察权独立行使源于检察权社会属性的逻辑要求
(五) 检察权独立源于权利自由平等的内在要求
三、中西检察权独立构成要素的比较分析
(一) 两种原则,两大模式
(二) 两种模式及其构成要素的比较分析
四、中国检察权独立的三大缺失与检讨
(一) 检察权独立精神的缺失—核心要素的失落
(二) 独立“主体”的缺失——社会主体缺位
(三) 操作规范的缺失——悖论的产生与冲突
五、简单的结论与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学术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司法调节[J]. 刘海波. 社会观察. 2004(11)
[2]公民司法救济权的入宪问题之研究[J]. 苗连营. 中国法学. 2004(05)
[3]程序安全:程序价值的新视角[J]. 胡亚球. 中国法学. 2004(05)
[4]诉权法理研究论纲[J]. 周永坤. 中国法学. 2004(05)
[5]论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动因[J]. 周旺生. 现代法学. 2004(04)
[6]从程序本位到程序自治——以卢曼的法律自治理论为基础[J]. 吴泽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4(04)
[7]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J]. 宋英辉,许身健. 现代法学. 2004(03)
[8]社会、国家与法——从法的视角思考国家回归社会问题[J]. 吕世伦,薄振峰.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03)
[9]司法独立结构分析与司法改革[J]. 俞静尧. 法学研究. 2004(03)
[10]权利哲学的基本问题[J]. 夏勇. 法学研究. 2004(03)
本文编号:3374340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引论
第一章 中西古代检察权的起源
一、中国古代检察权
(一) 中国的御史制度
(二) 御史制度对中国检察权的影响
二、西方古代检察权理论
(一) 西方两大法系检察权起源考论
(二) 西方古代检察权的成因
(三) 西方两大法系古代检察权的权能及属性
第二章 现代检察权的生成与发展
一、大陆法系现代检察权的形成和发展
(一) 检察权性质、地位的变化
(二) 检察权力体系化
(三) 检察权内容的拓展
(四) 检察权功能的拓展
二、英美法系现代检察权的发展
(一) 英国检察权发展缓慢的原因及改革趋势
(二) 当代美国检察权的发展及特色
(三) 对欧陆、英美两大法系检察制度的简单评析
三、日本现代检察权的形成与发展
四、原苏联检察权制度——一种新型的现代检察权的产生
(一) 列宁的检察权理论
(二) 原苏联检察权的基本职能和特点
五、中国现代检察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 旧中国检察权制度概析
(二) 新中国检察权制度的嬗变
六、中西检察权制度模式的样本分析
(一) 公诉本位型和监督本位型
(二) 权利主导型和权力主导型
(三) 官署一体独型和官员独立型
(四) 检警分立型和检警一体型
(五) 权力独立型和权力附属型
第三章 现代检察权生成的理论基础
一、权力分立和制衡理论
(一) 大制衡理论
(二) 小制衡理论
二、权利公力救济理论
(一) 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二) 权利救济理论与现代检察权的生成
三、列宁法律监督理论与西方现代检察权的沟通性
第四章 检察权的属性
一、国外有关检察权性质的争论
(一) 一般行政官说
(二) 等同法官说
(三) 双重属性说
二、我国学者的观点和评价
三、检察权的个性
(一) 检察权的国家性和社会性
(二) 检察权的异质同构性
(三) 检察权行为特征的多元性
(四) 检察权的宪法属性
第五章 中国检察权——法律监督权的解构及理性回归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二、法律监督权分类、配置模式及个性特征
(一) 法律监督权的概念
(二) 法律监督权的配置模式分析
三、法律监督权与检察权的异同
(一) 法律监督权与检察权内在关系
(二) 检察权与法律监督权差异性
四、检察权兼容法律监督权的理论分析
五、相对合理主义下的检察权重构
(一) 中国检察权权能属性定位的再审视
(二) 中国检察权配置理念的理性回归
(三) 中国检察权的约减与拓展
第六章 检察权独立运行的理论分析
一、检察权独立行使的含义
二、检察权独立行使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一) 检察权独立行使具有法律上的正当性
(二) 检察权独立行使源于执法公正的诉求
(三) 检察权独立行使源于司法独立的诉求
(四) 检察权独立行使源于检察权社会属性的逻辑要求
(五) 检察权独立源于权利自由平等的内在要求
三、中西检察权独立构成要素的比较分析
(一) 两种原则,两大模式
(二) 两种模式及其构成要素的比较分析
四、中国检察权独立的三大缺失与检讨
(一) 检察权独立精神的缺失—核心要素的失落
(二) 独立“主体”的缺失——社会主体缺位
(三) 操作规范的缺失——悖论的产生与冲突
五、简单的结论与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学术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司法调节[J]. 刘海波. 社会观察. 2004(11)
[2]公民司法救济权的入宪问题之研究[J]. 苗连营. 中国法学. 2004(05)
[3]程序安全:程序价值的新视角[J]. 胡亚球. 中国法学. 2004(05)
[4]诉权法理研究论纲[J]. 周永坤. 中国法学. 2004(05)
[5]论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动因[J]. 周旺生. 现代法学. 2004(04)
[6]从程序本位到程序自治——以卢曼的法律自治理论为基础[J]. 吴泽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4(04)
[7]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J]. 宋英辉,许身健. 现代法学. 2004(03)
[8]社会、国家与法——从法的视角思考国家回归社会问题[J]. 吕世伦,薄振峰.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03)
[9]司法独立结构分析与司法改革[J]. 俞静尧. 法学研究. 2004(03)
[10]权利哲学的基本问题[J]. 夏勇. 法学研究. 2004(03)
本文编号:3374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37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