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调解:20年起伏历程分析与当事人主义新型定位的制度构建
发布时间:2021-09-05 00:48
始于1980年代末的民事司法改革,至今已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这一系统工程着重于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对于民事审判方式进行现代性改造,因而对于传统的调解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之相伴的事实,一方面是几乎刚进入1990年代就开始出现的法院调解在案件数与结案率上的明显下降现象;另一方面,则是审判制度的改革在平稳中逐年深化,程序保障之下,诉讼与审判逐渐成为纠纷解决的主导方式。这个剧烈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在变化最为突出的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十一、二年里,人们对于法院调解制度的批判从未停止或间断过,且声音越来越强烈。有人不但痛斥这项制度的实践弊端,并对其存在合理性产生了质疑。然而,法院调解却没有就此沉沦或消亡,反而在平稳而不间断的改革中持续发展。进入2002年以后,在仍未平息的批评与质疑中,法院调解迎来强势上升,各地法院平均调解结案率达到六成以上,却并没有引起诸如法律虚无主义再次蔓延之类的消极后果。大部分法官和当事人对调解解决纠纷持认可态度,这也使得在法律层面与社会层面上的法院调解制度的复兴几乎不言而喻。作为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法院调解在短期内经历的这种变化是迈向高层次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文章着眼...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20 年间调解制度衰微与复兴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节 1988——2002:调解制度的衰微及其原因分析
一、数据折射出的衰微趋势
二、短时期内、外因素共同的压力:调解衰微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2002 至今:调解制度的上升趋势及其原因分析
一、司法政策导向的转变:调解制度上升期的到来
二、调解制度反复兴的具体表象——调解结案率的再次攀高
三、制度上升趋势之主因:司法政策导向转变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 从当前趋势的分析看构建新型法院调解制度的时机.
第一节 当前有利于构建新型法院调解制度因素的分析
一、当事人因素:对待调解制度的认识与行为上的积极转变
二、法院(法官)因素:对待调解制度认识和行为上的积极转变
三、社会因素:调解有利于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保证社会稳定.
四、调解制度自身因素:原则与程序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第二节 理性对待对当前司法政策可能出现的过度放大趋势
一、当前对于司法政策非理性放大趋势的认识
二、非理性放大认识对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 历史考察与比较分析法院调解制度的强职权性质
一、法院调解制度强职权主义性质的历史分析及其现实表现
二、国外ADR 中的调解制度所体现出的当事人主义定位性质
第四章 构建当事人主义定位下的新型法院调解制度
第一节 当事人主义——法院调解制度的新型定位
一、当事人主义定位下的法院调解制度的含义及其理解
二、当事人主义定位下法院调解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当事人主义定位下法院调解制度的程序总体设置
一、法院调解的时机
二、调解人主体——法官的角色
三、调解当事人权利的具体保障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J]. 张卫平. 法学. 2007(05)
[2]真实原则——法院调解的超级润滑剂[J]. 朱舸.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3)
[3]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J]. 肖扬. 求是. 2006(19)
[4]对抗制与调解制度的冲突与融合——美国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 肖建华,杨兵. 比较法研究. 2006(04)
[5]和谐社会视野下诉讼调解机制的重构[J]. 刘亚宁. 山东审判. 2005(05)
[6]论德国的起诉前强制调解制度[J]. 章武生,张大海. 法商研究. 2004(06)
[7]调解的重构(下)——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J]. 范愉.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03)
[8]调解的重构(上)——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J]. 范愉.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02)
[9]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 范愉. 比较法研究. 2003(04)
[10]调解、诉讼与公正——对现代自由社会和儒家传统的反思[J]. 陈弘毅. 现代法学. 2001(03)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调解制度的变迁研究[D]. 洪冬英.华东政法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84335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20 年间调解制度衰微与复兴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节 1988——2002:调解制度的衰微及其原因分析
一、数据折射出的衰微趋势
二、短时期内、外因素共同的压力:调解衰微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2002 至今:调解制度的上升趋势及其原因分析
一、司法政策导向的转变:调解制度上升期的到来
二、调解制度反复兴的具体表象——调解结案率的再次攀高
三、制度上升趋势之主因:司法政策导向转变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 从当前趋势的分析看构建新型法院调解制度的时机.
第一节 当前有利于构建新型法院调解制度因素的分析
一、当事人因素:对待调解制度的认识与行为上的积极转变
二、法院(法官)因素:对待调解制度认识和行为上的积极转变
三、社会因素:调解有利于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保证社会稳定.
四、调解制度自身因素:原则与程序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第二节 理性对待对当前司法政策可能出现的过度放大趋势
一、当前对于司法政策非理性放大趋势的认识
二、非理性放大认识对法院调解制度改革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 历史考察与比较分析法院调解制度的强职权性质
一、法院调解制度强职权主义性质的历史分析及其现实表现
二、国外ADR 中的调解制度所体现出的当事人主义定位性质
第四章 构建当事人主义定位下的新型法院调解制度
第一节 当事人主义——法院调解制度的新型定位
一、当事人主义定位下的法院调解制度的含义及其理解
二、当事人主义定位下法院调解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当事人主义定位下法院调解制度的程序总体设置
一、法院调解的时机
二、调解人主体——法官的角色
三、调解当事人权利的具体保障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J]. 张卫平. 法学. 2007(05)
[2]真实原则——法院调解的超级润滑剂[J]. 朱舸.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3)
[3]充分发挥司法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J]. 肖扬. 求是. 2006(19)
[4]对抗制与调解制度的冲突与融合——美国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 肖建华,杨兵. 比较法研究. 2006(04)
[5]和谐社会视野下诉讼调解机制的重构[J]. 刘亚宁. 山东审判. 2005(05)
[6]论德国的起诉前强制调解制度[J]. 章武生,张大海. 法商研究. 2004(06)
[7]调解的重构(下)——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J]. 范愉.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03)
[8]调解的重构(上)——以法院调解的改革为重点[J]. 范愉.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02)
[9]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 范愉. 比较法研究. 2003(04)
[10]调解、诉讼与公正——对现代自由社会和儒家传统的反思[J]. 陈弘毅. 现代法学. 2001(03)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调解制度的变迁研究[D]. 洪冬英.华东政法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84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384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