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判决在话语权之间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1-10-24 08:19
近年来,随着民众法治意识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关注法院的判决,对法院判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伴随着传媒的迅速发展,传媒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民众更倾向于通过传媒表达话语权的方式对法院判决施加影响。我国传媒监督制度的初衷是,通过媒体对法院判决的监督实现判决上法、理、情的统一。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舆论监督权被滥用的现象呈现出日益增强的态势,个别案件的审判被演变成为“媒体审判”、“民意审判”,判决在话语权之间艰难抉择,法院判决的独立性被消减。事实上,无论是媒体监督的无序失范、司法独立性价值的消弱还是民意与判决的冲突,都可以归结到一点,即媒体所代表的民意话语权与相关利益主体所代表的话语权、法律阶层所代表的话语权之间的冲突,换言之,根本原因在于不同话语权在法院判决之间的博弈。由此带给我们的问题就是,法院判决如何在话语权之间进行选择?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的话语权考察为全文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引出判决对话语权进行选择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判决在话语权之间选择的原因。第三部分通过对三种模式进行分析,为判决在话语权之间进行选择提供基本模式。第四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主要从两...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判决在话语权之间选择的司法现状
1.1 话语权的渊源考察
1.2 舆论、媒体监督与话语权的关系
1.3 判决选择话语权的典型案例分析
1.3.1 "泸州二奶继承案"
1.3.2 "沈阳刘涌案"
1.3.3 "广州许霆案"
1.3.4 "南京彭宇案"
1.3.5 上述案件出现的原因分析
2. 判决在话语权之间选择的原因
2.1 法院判决上不同话语权的冲突
2.1.1 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矛盾
2.1.2 道德审判和法律审判的矛盾
2.1.3 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矛盾
2.2 法院审判的价值取向及其原因
2.2.1 法院的本质功能
2.2.2 法官个人的专业素质
2.2.3 当时的司法环境
2.3 民众利益的诉求及其原因
2.3.1 朴素的正义观
2.3.2 好奇心的心理需求
2.3.3 获知信息挖掘真相
2.4 平衡与协调——判决对话语权的选择
3. 判决在话语权之间的选择的三种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3.1 法院判决顺应话语权模式
3.2 法院判决排除话语权干扰模式
3.3 法院判决与话语权相互妥协模式
3.4 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4.1 三种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3.4.2 三种传统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4. 判决在话语权之间的选择——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1 法院判决追求的法律效果
4.2 法院判决追求的社会效果
4.3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冲突及原因分析
4.4 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具体举措
4.4.1 话语权表达主体——对话语权进行规范和引导
4.4.2 话语权选择主体——加强法官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争议案件中的新闻报道失衡问题——廖婷婷捂死精神病妹妹个案研究[J]. 李鑫,詹恂. 青年记者. 2009(35)
[2]何以合法? 对“二奶继承案”的追问[J]. 何海波. 中外法学. 2009(03)
[3]审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法官应该追求什么[J]. 张伟强. 法律方法. 2009(00)
[4]话语权成因之哲学反思[J]. 林莺. 中州学刊. 2008(06)
[5]论话语权的政治意涵[J]. 莫勇波.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8(04)
[6]许霆案:司法独立下裁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J]. 高慧,王渊. 法制与社会. 2008(11)
[7]情法冲突考验司法理念———对许霆案的法律思考[J]. 沈海平. 人民检察. 2008(03)
[8]各方评说许霆案[J]. 法制资讯. 2008(01)
[9]从堕胎案件看美国司法审查标准[J]. 屠振宇.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11)
[10]简论司法判决对民意应该持有的态度[J]. 陈光. 法制与社会. 2007(11)
本文编号:3454931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判决在话语权之间选择的司法现状
1.1 话语权的渊源考察
1.2 舆论、媒体监督与话语权的关系
1.3 判决选择话语权的典型案例分析
1.3.1 "泸州二奶继承案"
1.3.2 "沈阳刘涌案"
1.3.3 "广州许霆案"
1.3.4 "南京彭宇案"
1.3.5 上述案件出现的原因分析
2. 判决在话语权之间选择的原因
2.1 法院判决上不同话语权的冲突
2.1.1 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矛盾
2.1.2 道德审判和法律审判的矛盾
2.1.3 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矛盾
2.2 法院审判的价值取向及其原因
2.2.1 法院的本质功能
2.2.2 法官个人的专业素质
2.2.3 当时的司法环境
2.3 民众利益的诉求及其原因
2.3.1 朴素的正义观
2.3.2 好奇心的心理需求
2.3.3 获知信息挖掘真相
2.4 平衡与协调——判决对话语权的选择
3. 判决在话语权之间的选择的三种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3.1 法院判决顺应话语权模式
3.2 法院判决排除话语权干扰模式
3.3 法院判决与话语权相互妥协模式
3.4 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4.1 三种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
3.4.2 三种传统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
4. 判决在话语权之间的选择——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1 法院判决追求的法律效果
4.2 法院判决追求的社会效果
4.3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冲突及原因分析
4.4 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具体举措
4.4.1 话语权表达主体——对话语权进行规范和引导
4.4.2 话语权选择主体——加强法官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争议案件中的新闻报道失衡问题——廖婷婷捂死精神病妹妹个案研究[J]. 李鑫,詹恂. 青年记者. 2009(35)
[2]何以合法? 对“二奶继承案”的追问[J]. 何海波. 中外法学. 2009(03)
[3]审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法官应该追求什么[J]. 张伟强. 法律方法. 2009(00)
[4]话语权成因之哲学反思[J]. 林莺. 中州学刊. 2008(06)
[5]论话语权的政治意涵[J]. 莫勇波.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8(04)
[6]许霆案:司法独立下裁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J]. 高慧,王渊. 法制与社会. 2008(11)
[7]情法冲突考验司法理念———对许霆案的法律思考[J]. 沈海平. 人民检察. 2008(03)
[8]各方评说许霆案[J]. 法制资讯. 2008(01)
[9]从堕胎案件看美国司法审查标准[J]. 屠振宇.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11)
[10]简论司法判决对民意应该持有的态度[J]. 陈光. 法制与社会. 2007(11)
本文编号:3454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454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