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我国家事调解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2 16:41
  我国一直被外界誉为调解大国,调解也被称为“东方经验”。从历史发展上看,调解一直被作为各类纠纷处理的常见手段,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一般民事纠纷相比较,家事纠纷具有明显的人身关系属性,情感色彩浓烈,其特点决定了调解是最适合的纠纷解决方式,其功效远非其他解纷方式所能比拟。而近些年来,伴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成员维权意识的增强,家事纠纷高发已经成为了不争的社会现实。法院的司法资源日趋紧张,“案多人少”的局面也在倒逼法院探索调解与诉讼程序衔接的制度样板。如何在家事领域中认识并运用调解这一优势资源以及如何构建家事调解制度,成为了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大话题。随着家事审判改革的推进,家事调解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出现了不少创新,形式更为多样,制度规范更为健全。但家事调解制度的发展依然存在不少弊病,由于我国尚未构建独立的家事调解程序,家事调解的相关概念与规则仅是分散在部分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等文件中,而实践中有关家事调解相关的做法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制度上的障碍,家事调解员缺乏专业性,调解规则无系统化规定。反观一些西方国家在家事调解制度上取得的重大研究进展,我们可以吸收...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和意义
    三、相关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的主要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家事调解制度概述
    一、家事调解之概念
    二、家事调解之范围
        (一)家事纠纷界定
        (二)家事纠纷特征
    三、家事调解之特点
        (一)采取复合型的调解手法
        (二)调解目的多偏向人际关系的调整
        (三)强调当事人本人的参与,同时遵循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
    四、家事调解之优势
        (一)有利于节约成本
        (二)有利于纠纷的灵活处理
        (三)有利于情感关系的修复
第二章 我国家事调解制度立法与实践考察
    一、我国对家事调解制度的相关立法规定
    二、当前我国家事调解的实践现状
        (一)第一条道路:法院外的调解
        (二)第二条道路:法院调解
        (三)第三条道路:法院附设调解
    三、我国家事调解制度司法改革的成效总结
        (一)强调家事调解前置程序
        (二)设立家事调解委员
        (三)实行家事调查员制度
        (四)实行离婚冷静期制度
    四、家事调解制度的现存问题分析
        (一)家事调解程序非独立
        (二)家事调解前置性不明
        (三)家事调解辅助主体多样但缺乏规范性
        (四)家事调解协议效力不明确
        (五)家事调解对未成年人利益保护不充分
第三章 域外家事调解制度的经验借鉴
    一、香港地区
        (一)法庭外的专业家事调解服务
        (二)法庭内的“自愿转介”调解机制
    二、台湾地区
        (一)调解前置主义
        (二)家事调解委员会的建立
        (三)程序监理人的设置
    三、日本
        (一)调停前置主义
        (二)家事调查官
        (三)子女利益程序代理人
    四、美国
        (一)调解原则多样
        (二)父母教育制度
        (三)法院附设调解与专门的调解机构
    五、澳大利亚
        (一)程序代理人
        (二)多元化家事调解服务
        (三)调解保密原则
    六、比较评价
第四章 我国家事调解制度的本土化构建与完善
    一、家事调解前置程序的确立
        (一)家事调解前置主义的现实必要性
        (二)家事调解前置主义的制度可行性
    二、法院附设调解模式的构建
        (一)法院附设调解模式的提出
        (二)法院附设调解的注意事项
    三、家事调解“三员”专业化队伍的组建
        (一)家事“三员”的资格和资格准入
        (二)家事“三员”的教育培训
        (三)家事“三员”退出机制
    四、家事调解程序的具体设计
        (一)诉前调解程序启动
        (二)诉前调解的准备阶段
        (三)诉前调解的进行阶段
        (四)诉前调解的结束阶段
        (五)诉前调解失败的后续程序
    五、明确家事调解协议的效力
    六、家事调解中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一)设立程序监理人
        (二)完善听取未成年子女意见制度
        (三)实现“一监三员”的彼此协助
        (四)落实案件的回访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的程序保障[J]. 任凡.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9(02)
[2]论家事调解的困境与出路——以符号互动理论为视角[J]. 覃晚萍,袁万球.  江西社会科学. 2018(12)
[3]司法改革背景下家事审判专业化建设之路径优化[J]. 王秀玲,刘庆伟.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8(06)
[4]家事司法专门化的路径与选择[J]. 冯源.  学术论坛. 2018(04)
[5]家事诉前强制调解程序的理论证成与制度设计[J]. 李昌超,詹亮.  法治论坛. 2018(02)
[6]我国家事调解制度之构建[J]. 宋艳菊,陈琴琴.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8(01)
[7]论家事审判改革中的法院调解制度——兼谈其在以审判为中心改革下的定位[J]. 李元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8]论英国家事审判改革中的儿童程序参与及对我国的启示[J]. 齐凯悦.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7(06)
[9]论家事诉讼中家事“三员”协作体系的构建[J]. 任容庆.  法律适用. 2017(19)
[10]台湾程序监理人制度:规范构造、运行实效及其启示[J]. 张润.  海峡法学. 2017(02)

博士论文
[1]家事调解制度研究[D]. 来文彬.西南政法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论家事纠纷调解前置程序的构建[D]. 蒙建如.广西大学 2017
[2]家事调解制度研究[D]. 温晓婷.西南政法大学 2015
[3]家事调解程序研究[D]. 卫玲丹.太原科技大学 2009
[4]家事调解制度研究[D]. 吴志刚.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120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5120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8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