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建国初期的司法改革运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19:03

  本文关键词:建国初期的司法改革运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近代法制转型经历了两条不同的路径。从实际效用.上看,一条路径是自上而下的偏重于从形式上、理念上移植西方现代法制,历经清末修律和民国政府(包括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构建。清末修律是中国传统法律转型的起点。晚清政府迫于当时内忧外患的形势,为了“救亡自保”,展开了被动、仓促而短暂的修律活动,对中国的传统司法体制进行了改革,从而在形式上结束了中国古代延续了几千年的行政司法合一、刑民不分的司法体制。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六法全书》的构建以后,基本上形成了与现代国际社会司法体制大致相符的司法体制。但最后随着中国共产党武装革命的胜利而消逝。另一条路径则是自下而上的偏重于从实质上、内容上建设中国法制,历经根据地时期的革命法制和建国初期的司法改革运动,最后建立了人民司法制度。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法制建设实践的主要内容就是摧毁旧法制、创建新法制。首先是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宣布新中国的司法工作应该适用的司法原则,解决“适用什么样的法律”的问题。接着是要解决“由什么样的人适用法律”的问题。“徒法不足以自徙”,解决这个问题,对司法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建国初期,新政权为了减少社会震荡,也为了解决司法人员紧缺的问题,留用并招用了许多旧司法人员。在执政党看来,这些旧司法人员在所谓“旧法观点”的影响下,使司法机关在一连串的政治运动中,“表现十分被动”,未能很好地配合各个政治运动,未能很好地服从服务于当时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未能很好地发挥对敌专政的“刀把子”的作用,未能有效地巩固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同时,司法人员,尤其是旧司法人员中也的确存在着一些司法腐败分子,影响了执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因此,执政党认为司法大权操在了“不可信赖”的人手中,人民司法机关中存在着政治上、组织上及思想作风上严重不纯的问题。于是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群众性、政治性的司法改革运动,以反对旧法观点和改革整个司法机关。通过对司法人员的思想改造和对司法机关彻底地组织整顿,执政党基本上达到了“纯洁”人民司法机关,树立人民司法观念,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的目的;也从所谓“旧司法人员”手中夺回了审判大权,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创建的革命法制在这次司法改革运动中得以继承与弘扬,并取得了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地位,形成了新中国司法的三个重要特点(即政法合一、司法非职业化、群众路线),对中国现代法治的构建产生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尤其是,它中断了中国现代法治构建的正常进程,对中国现代法治的建设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本篇论文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主要运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分为六章展开,把建国初期的这场群众性的司法改革运动放在中国百年司法变革的大背景下加以研究,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推动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
【关键词】:司法改革运动 旧法观点 组织整顿 人民司法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K2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序言11-15
  •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
  • 二、研究现状11-13
  • 三、研究方法13-14
  • 四、研究思路14
  • 五、论文(设计)的创新点及特色14
  • 六、两点说明14-15
  • 第一章 司法改革运动的远因15-29
  • 第一节 中国近代司法制度的转型15-20
  • 一、清末修律15-17
  • 二、民国政府对现代司法体制的构建17-20
  • 第二节 司法改革运动的法制基础:共产党根据地时期的革命法制20-29
  • 一、根据地三个时期的革命法制建设23-25
  • 二、马锡五审判方式和人民调解制度25-29
  • 第二章 司法改革运动的前奏: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法制建设实践29-40
  • 第一节 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29-33
  • 一、废除《六法全书》的序幕: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30
  • 二、《六法全书》的废除和解放区司法原则的确立30-33
  • 第二节 制定新法律,创建新的司法机构33-36
  • 第三节 司法人员思想改造,树立人民司法观念36-40
  • 一、建国初期旧司法人员的留用与招用36-37
  • 二、司法人员思想改造,树立人民司法观念37-40
  • 第三章 司法改革运动的动因及《人民日报》对改革氛围的营造40-70
  • 第一节 司法改革运动的动因:司法机关在“镇反”运动中的被动表现40-45
  • 一、关于加强人民司法工作的指示40-42
  • 二、司法机关在“镇反”运动中对反革命分子“宽大无边”的倾向42-45
  • 第二节 《人民日报》对改革氛围的营造——以《人民日报》报道的司法案为例45-70
  • 一、人民法院组织严重不纯案46-51
  • 二、人民法院违法乱纪案51-56
  • 三、司法机关在土改和贯彻婚姻法运动中的被动表现56-64
  • 四、司法机关中的旧司法作风和官僚主义问题64-70
  • 第四章 司法改革运动的发动及方式方法70-84
  • 第一节 司法改革运动的正式发动70-78
  • 一、政法分党组《关于开展司法改革和司法干部补充训练的报告》72
  • 二、史良《关于彻底改造和整顿各级人民法院的报告》72-75
  • 三、1952年8月17日《人民日报》社论:《必须彻底改革司法工作》75-77
  • 四、中共中央《关于进行司法改革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指示》77-78
  • 第二节 司法改革运动的方式方法78-84
  • 第五章 司法改革运动的内容84-115
  • 第一节 反对旧法观点,加强思想改造84-99
  • 一、何谓旧法观点84-88
  • 二、旧法观点的危害及批判88-99
  • 第二节 司法机关的组织整顿和高等学校政法院系的调整99-106
  • 一、吐故纳新:司法机关组织整顿99-103
  • 二、高等学校政法院系的调整103-106
  • 第三节 树立人民司法观念,建立人民司法制度106-115
  • 一、何谓“人民司法”107-108
  • 二、群众路线的人民司法制度108-113
  • 三、党对司法工作领导的制度化113-115
  • 第六章 建国初期司法改革运动的结果及反思115-125
  • 一、反对旧法观点116-119
  • 二、“组织整顿”119-121
  • 三、司法工作中的“群众路线”121-122
  • 四、司法体制的“政法合一”122-125
  • 结语125-128
  • 主要参考文献128-131
  • 致谢131-13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节英;;1952年北京市的司法改革运动[J];北京党史;2007年02期

2 周骁男;对建国初批判“旧法观点”的历史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5期

3 范进学;废除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之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张a\;试论1952年司法改革运动[J];法律适用;2004年08期

5 侯欣一;;陕甘宁边区司法制度、理念及技术的形成与确立[J];法学家;2005年04期

6 铁犁,陆锦碧;一场有缺陷的司法改革——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十三)[J];法学;1998年06期

7 丁以升,孙丽娟;中国五十年代法律思潮研究(下)——法文化视角的剖析与思考[J];法学;1998年12期

8 刘晓源;论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之基本特点[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张仁善;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以南京国民政府后期为个案的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10 满永;;政治社会的初现——“镇压反革命”与1950年代初的皖西北乡村[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伟;1952-1953年西南地区司法改革运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文江;对中共在1952年政治建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澄;建国初十七年我国法制建设成败的理论探索[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建国初期的司法改革运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0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60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3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