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司法公信力的危机与重塑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中国司法公信力的危机与重塑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司法公信力,是公信力在司法领域的具体表现。当下中国,司法信用危机逐渐成为社会信用危机的突出部分。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也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与此不同的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步履缓慢。国家信用体系越来越不为社会民众所认可,在司法领域,从个人到企业、事业单位都对国家司法行为缺乏信心,对于能否得到合理判决缺乏合理预期,对于判决能否及时、完整执行满怀担忧。当前法院往往在各种力量角逐之下做出“适当的”判决,司法独立性不能得到保证;司法腐败、权钱交易的现象在部分范围内存在,法院判决的公正性遭到质疑;同时,由于法院判决书在执行中遭到各种因素干扰,导致判决书往往不能快速、有效的执行,司法判决的权威性遭到挑战。种种因素导致了我国当前司法公信力的缺失。司法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不被社会群众所认可,整个社会运行就会缺乏应有的秩序和充满不确定性。司法公信力的缺失是“公民不服从”的主要原因,但是“公民不服从”也是加强司法公信力的契机。公民不服从本质上是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合理性与合法性之间的冲突,是对司法不公的抗议。我国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主要源于司法本身、我国当前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等等几个方面。笔者认为,若想重塑我国司法公信力,使司法发挥其在社会纠纷中应有的地位,必须改变当前的司法制度安排,进一步提高当前司法工作人员的素质,构建合理的司法监督机制,培育现代法治运行的文化基础。以此保障社会的平稳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 公民不服从 法治建设 司法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导论7-13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7-8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8-11
- 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11-13
- 第一章 司法公信力的理论探究13-25
- 第一节 司法13-15
- 第二节 公信力15-19
- 一、“公”的含义15-16
- 二、“信”的内涵16-18
- 三、“力”的本义18-19
- 第三节 司法公信力19-22
- 一、司法公信力的涵义及其法治意义19-21
- 二、司法公信力的构成要素21-22
- 第四节 司法公信力与公民不服从理论22-25
- 一、司法公信力的缺失是公民不服从的重要原因之一24
- 二、司法公信力是化解公民不服从的有效途径24-25
- 第二章 当前中国司法公信力的现状、问题及成因25-38
- 第一节 当前中国司法公信力的现状25-29
- 第二节 当前中国司法公信力存在的问题29-31
- 一、司法判断力不足29-30
- 二、司法自律力不足30
- 三、司法约束力不足30-31
- 第三节 当前中国司法公信力不足的成因31-38
- 一、制度成因——司法独立的缺失32-34
- 二、文化成因——法治文化的缺失34-36
- 三、司法主体成因——部分法官素质有待提高36-38
- 第三章 改革深化期中国司法公信力重塑的路径和对策38-45
- 第一节 重构司法公信力的指导思想38-40
- 一、司法中立性、公开性、被动性理念的回归38-39
- 二、树立司法独立的理念39
- 三、提升法官队伍的素养39-40
- 第二节 完善司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基本体制40-42
- 一、完善外部制度环境40-41
- 二、完善内部制度环境41-42
- 第三节 建构公民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机制42-43
- 第四节 培育现代法治运行的文化基础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致谢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一;提升司法公信力[J];今日浙江;2005年18期
2 龚丽萍;;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思考[J];发展研究;2006年10期
3 王志刚;;法官要为提升司法公信力而努力[J];中国审判;2006年08期
4 李少平;;看得见的正义——论司法公信力建设[J];求是;2007年08期
5 吴坚定;;关于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初步探讨[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08年12期
6 张书琦;;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33期
7 龚廷泰;何晶;;司法公信力与良性司法[J];江海学刊;2009年02期
8 汪燕;;从选择性司法谈司法公信力的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9 唐坤;;制度视阈中司法公信力的流失与重构[J];学习与实践;2009年12期
10 蔡志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全面提高司法公信力[J];求知;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从粗放到系统:论司法公信力评估体系的构建[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2 孟杰;;试论司法公信力的实现途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3 陈有西;;司法公信力与社会和谐[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张新茂;;浅议加强司法公信力的建设——以董必武法学思想为角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5 钟健生;肖建国;;量刑公正感“碎片化反应”及其解决之道——对刑事司法公信力生成的一个逆向性研究[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6 刘玉民;王佳;;司法公信力建设的体系构架——兼论司法公信力的生成基础[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张仁虎;娄必县;;司法公信力的检讨与重塑——基于二审改发率、上诉率和信访变迁的三维考察[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8 廖彦清;薛子裔;;司法与公众良性互动:司法公信力重塑之道——从网络涉诉负面信息传播实证分析入手[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9 魏新;;溯源与解困:基于制度信任立场的司法公信力建设之思考[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10 匡敬武;;司法公信力探析——以基层法院为视角[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2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旭;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优先途径[N];江苏法制报;2009年
2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民法院 肖杰;司法公信力缘于什么[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徐伟;“提高司法公信力从点滴做起”[N];法制日报;2012年
4 本报通讯员 盛茂;司法公信力是如何提升的[N];光明日报;2012年
5 刘宝权 史明箭;群众认可,才能提高司法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 院长 李少平;以队伍建设为根本 大力提升司法公信力[N];天津日报;2012年
7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陈岚;司法公信力的提升路径探索[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齐锐;司法公信力建设是法院建设的最大价值[N];西部法制报;2012年
9 特约记者 陈旭 王志高;我省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N];江苏法制报;2013年
10 记者 徐伟;提升司法公信力推进队伍建设[N];法制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喜平;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司法公信力[D];复旦大学;2008年
2 关玫;司法公信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马兆婧;论司法公信力的生成[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4 刘玉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司法公信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谭俊峰;司法公信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乾;论司法公信力[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秦川;论司法公信力[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3 刘进;司法公信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刘凤;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郭振芳;和谐社会视阈下司法公信力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齐云图;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明;司法公信力的缺失与重塑[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之晖;网络时代司法公信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施俊文;司法公信力视野下的判决书论证说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宋妍;司法公信力提升路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中国司法公信力的危机与重塑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6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