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员额制下的法官选任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13:15

  本文关键词:员额制下的法官选任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司法改革大潮下,特别是员额制试点的有序推进,为完善法官选任制度进而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提供了实践参照。一套科学严谨的法官选任机制,有利于提升法官群体素质,保证审判权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从而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我国现行法官选任制度备受诟病之处集中在:选任条件过于宽泛;缺少任职前培训机制,未将职业培训与法官任命、法官遴选程序相结合;法官队伍年轻化。在现阶段的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司法改革背景下,尤其是建立和实行法官员额制使法官员额更加稀少,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法官选任机制尤为迫切,这既是提高法官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完善我国法官选任制度,首先要提高法官的任职资格标准,根据法院层级分层次设置选任条件,级别越高的法院法官的任职标准越高;其次是严格法官任职前置条件,建立法官任职前的培训和见习制度,将预备法官培训与法官助理选任相结合;再次是要构建多元化的法官选任渠道,将法官选任和法官遴选相结合,上级法院的法官主要从下级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选拔,也可以在社会中公开选拔,吸纳更多优秀法律人才;最后是完善法官退出机制,构建和完善法官日常考评和弹劾机制,将法官日常考评结论与法官遴选考核、员额退出机制相挂钩。使法官选任制度与法官员额制、等级制、任职培训制、监督机制等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法官选任机制。针对法院员额制试点法院做法,对于司法改革过渡时期,认为应对法院内部人员的法官选任采取既要与法官选任的长期目标相一致,也要符合现阶段法院现状的过渡方案,并对过渡方案的具体措施提出见解一是提出法官员额制过渡时期的法官选任方式,根据不同层级法院和不同身份的审判人员,明确选任权行使主体,选任方式和不同选任对象的选任标准,提出对于具有审判职称的院领导、庭室领导和即将退休的老法官群体,应采取不同标准。二是法官入员额后,根据考核情况实行退出机制,使法官员额实现动态调节。对于未能入额的法官,设置3-5年的过渡期限,在该期限内可保留法官待遇和身份,过渡期后仍未能入额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分流。三是预留出一定的法官员额比例,保证青年审判人员能及时进入员额,发挥办案骨干作用。四是将法官选任程序与资格考试、职业培训制度相结合,共同形成初任法官选任机制。按照培训合格方能录用的原则,改革现行法官资格考试制度和预备法官培训制度。增加法官职业考试次数,在通过国家法律行业统一的司法资格考试基础上进行职业培训,培训后再参加符合审判规律命题的法官职业资格考试。五是将职业培训与法院实习、见习制度相结合,实行配套的见习法官制度。将预备法官培训与法官助理选任相结合,建立法官后备人才储备机制。六是建立起上、下级法院法官流动的长效制度,层级遴选法官,完善社会优秀法律人才进入法官队伍的机制。构建和完善专业遴选机构人员构成和职能、遴选程序。七是在实行法院分类管理的前提下,实行法官序列单独的报酬标准、职业保障、晋升、考核机制。
【关键词】:法官员额 法官选任 过渡期选任 法官遴选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一、现行法官选任的一般机制11-14
  • (一) 法官选任机制涵义11
  • (二) 初任法官机制11-12
  • (三) 法官晋升机制12-14
  • 二、员额制给法官选任带来的挑战14-21
  • (一) 员额制对法官现有数量的挑战14-15
  • (二) 员额制对法官选任标准的挑战15-17
  • (三) 员额制对法官晋升条件的挑战17-18
  • (四) 员额制对年轻法官的挑战18-21
  • 三、员额制下的法官选任制度探索21-25
  • (一) 上海模式探索21-22
  • (二) 广东模式探索22
  • (三) 吉林模式探索22-23
  • (四) 各地模式比较23-25
  • 四、对完善员额制下法官选任制度的几点建议25-33
  • (一) 分层次设置法官选任资格条件25-26
  • (二) 严格法官培训任职前置条件26-28
  • (三) 构建法官层级遴选机制28-29
  • (四) 完善法官退出机制29-31
  • (五) 员额制改革的法官选任过渡方案31-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7
  • 致谢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燕;;中外法官选任制度比较[J];企业家天地;2006年01期

2 吴歆;;官员选任制度改革提速[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2年04期

3 付丹妮;中国古代官吏选任制度评析及其启示[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黄玉兰;我国古代的职官选任制度[J];政府法制;2000年08期

5 王春芳;试论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6 邓文;略论唐代官员选任制度中的科学内涵[J];江汉论坛;2002年05期

7 张华,王丽;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研究[J];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8 王晓;任文松;;司法与民主:法官选任制度的民主性表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孙建国;;建立民主科学的干部选任制度[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8年02期

10 崔鹏飞;;西方现代文官选任制度与我国公选制度的比较研究[J];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春平;;浅析现行的审判长选任制度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黑龙江省法院系统审判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C];2001年

2 郭晓锋;苑平;;完善审判长选任制 深化法官制度改革[A];黑龙江省法院系统审判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C];2001年

3 步延胜;;关于推行审判长选任制后院长、庭长监督职责问题的探讨[A];黑龙江省法院系统审判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C];2001年

4 吕铁贞;;中国传统法制中选任官吏的智慧与借鉴[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大禹;以改革的思路推动干部选任制度创新[N];中国人事报;2007年

2 孟祥沛;审判长、独任审判员选任制度的改革建议和前景预测[N];法制日报;2006年

3 最高人民法院 古水;法官选任制度改革:怎么选,如何任[N];人民法院报;2013年

4 阮世能;法官逐级选任制度研究[N];人民法院报;2002年

5 记者 沈路涛;各级法院全面实行审判长选任制度[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6 李会;高法出台审判长选任制[N];经济日报;2000年

7 记者 文钊;审判长实行选任制[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8 记者 丁曼丽;审判长选任制出台[N];市场报;2000年

9 施鹏鹏 陈真楠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 西南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韩国法官选任制度及启示[N];人民法院报;2014年

10 本社实习记者 张樱桃;古代基层官员选任制度演变[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媛媛;员额制下的法官选任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2 杜永豪;我国乡镇行政机关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刘红燕;清末、民国(1912—1927年)官员选任制度的历史考察[D];河北大学;2002年

4 邓巨良;论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的完善[D];广东财经大学;2013年

5 李效天;唐代职官选任制度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冷雅民;审判长选任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D];四川大学;2005年

7 朱志玲;党政领导干部竞争性选任制度功能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沈志伟;我国干部选任制度的改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蒋磊;完善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的思考[D];苏州大学;2004年

10 邢小兰;清末法官选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员额制下的法官选任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67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2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