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边界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5 15:30
释明边界问题是法官释明制度的核心内容,法官合理适度的释明不仅能影响案件的审理进程亦能影响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但是,法官在何种边界范围内进行释明是一个极其微妙又难以量化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现阶段我国释明制度尚未建立,释明规定处于不成体系、简单零散化的尴尬局面。在司法实践层面,由于法官没有一个明确的释明边界的界限指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释明出具的相关审判意见不一,法官难以掌握释明的“度”,在审判实务中不断出现法官惧于释明、怠于释明以及滥用释明的现象,甚至出现因未释明或过度释明等不当释明导致的二审上诉等案件,不仅浪费了司法资源,也损害了司法的公平正义。另外,现阶段我国当事人诉讼能力有限且未普及律师代理制度,当事人无法充分行使、处分自身的权益也是常有之事,这也客观的要求发挥法官合理释明的重要作用。因为释明在一定意义上也弥补了当事人诉讼模式下处分权主义、辩论主义的弊端,对法官而言在释明的边界内合理释明能有效的帮助当事人完整的陈述内心真意,具有影响案件实体结果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最高人民法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针对释明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从立法的层面上来看,我国民事诉讼诉讼法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及边界的现状分析
(一)释明相关规定法律位阶和效力较低
(二)释明范围不明确
(三)释明边界界限不清
1.释明边界缺乏原则性衡量标准
2.释明边界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
3.释明边界不清法官惧于释明、怠于释明
4.突袭审判现象频发
(四)缺乏不当释明的救济与保障机制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边界的理论逻辑
(一)民事诉讼释明边界的基础理论
1.释明的法律性质分析
2.释明制度相关概念辨析
(二)实践中释明范围的基本划分理论
(三)释明的理论边界及样态标准
1.释明的理论边界
2.释明边界的常规样态标准
三、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边界勘定的路径初探
(一)完善释明相关立法
1.提高释明法律规定的位阶及效力
2.确立释明行使应当遵循的原则
3.释明范围立法兼采概括式与列举式
(二)明确释明行使的五分法范围及边界
1.增加“事实释明”形成五分法释明范围
2.划分五分法释明范围的内部边界
(三)经验化勘定可操作性释明边界
1.边界一:遵循释明的目的与事实边界
2.边界二:当事人最低限度的暗示标准
3.边界三:类型化裁判文书边界参考标准
(四)完善超出释明边界的多元处理机制
1.明确当事人释明异议的救济机制
2.明确不当释明审理程序的救济机制
3.明确超出释明边界的法官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35224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及边界的现状分析
(一)释明相关规定法律位阶和效力较低
(二)释明范围不明确
(三)释明边界界限不清
1.释明边界缺乏原则性衡量标准
2.释明边界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
3.释明边界不清法官惧于释明、怠于释明
4.突袭审判现象频发
(四)缺乏不当释明的救济与保障机制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边界的理论逻辑
(一)民事诉讼释明边界的基础理论
1.释明的法律性质分析
2.释明制度相关概念辨析
(二)实践中释明范围的基本划分理论
(三)释明的理论边界及样态标准
1.释明的理论边界
2.释明边界的常规样态标准
三、我国民事诉讼法官释明边界勘定的路径初探
(一)完善释明相关立法
1.提高释明法律规定的位阶及效力
2.确立释明行使应当遵循的原则
3.释明范围立法兼采概括式与列举式
(二)明确释明行使的五分法范围及边界
1.增加“事实释明”形成五分法释明范围
2.划分五分法释明范围的内部边界
(三)经验化勘定可操作性释明边界
1.边界一:遵循释明的目的与事实边界
2.边界二:当事人最低限度的暗示标准
3.边界三:类型化裁判文书边界参考标准
(四)完善超出释明边界的多元处理机制
1.明确当事人释明异议的救济机制
2.明确不当释明审理程序的救济机制
3.明确超出释明边界的法官责任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35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735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