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自由心证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民事诉讼自由心证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自由心证制度自确立以来,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遭受了不少质疑,尽管这样,也无法动摇其在证据评价领域的地位,这说明自由心证制度代替法定证据制度是人类社会诉讼法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且自由心证制度的确立在事实认定及证据评价上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因而有其理论上的合理性。本文从自由心证的内涵入手,概括分析了自由心证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制度进行比较得出建立自由心证制度的合理之处。从自由心证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得出自由心证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即自由心证的哲学基础、自由心证的心理学基础、自由心证的法律基础、自由心证的社会学基础。进而从民事诉讼的实际出发,详细论证了我国对实行自由心证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对现有法官地位分析及未来应实行怎样的法官地位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确立法官之地位对于建立自由心证制度的重要意义。最后,笔者结合司法实践对未来的民事诉讼应如何引入自由心证制度,建立符合现代民事诉讼理念的、科学的、合理的自由心证制度,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和制度性的设想,以求能够指导民事诉讼的司法实践。
【关键词】:自由心证 合理性基础 裁判者的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15.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第1章 自由心证制度概述8-14
- 1.1 自由心证的内涵8-10
- 1.2 自由心证的产生和历史发展10-14
- 第2章 自由心证合理性基础分析14-25
- 2.1 自由心证的哲学基础14-19
- 2.2 自由心证的心理学基础19-20
- 2.3 自由心证的法律基础20-22
- 2.4 自由心证的社会学基础22-25
- 第3章 我国实行自由心证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5-28
- 3.1 我国现行"自由心证"倾向的剖析25-26
- 3.2 我国实行自由心证制度的必要性26-27
- 3.3 我国实行自由心证制度的可行性27-28
- 第4章 我国民事诉讼自由心证制度的构建28-37
- 4.1 自由心证制度的立法28-29
- 4.2 实行自由心证的制度性设想29-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新;;论约束性自由心证制度的构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德新;;自由心证:主义、技术与救济[J];理论月刊;2011年08期
3 夏柳;;论刑事证明标准作用原理和直接规制机制[J];研究生法学;2011年02期
4 夏柳;;刑事证明标准作用原理和规制机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郑绿峰;;我国刑事诉讼中印证证明模式刍议[J];学理论;2011年20期
6 蒋涤非;;论证据与证据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以电子证据的可信度危机为论证起点[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毛兴勤;董万伟;;达马斯卡的比较证据法思想初探[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8 尚华;;论建构主义与案件事实的认定[J];前沿;2011年15期
9 陈慰星;钟伟丽;;高校纠纷解决机制的范式、角色及其规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6期
10 马永梅;;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视角下的正当程序探析[J];法学杂志;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宏志;;法律逻辑的两个基本问题:论证结构和论证型式[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萧伯符;刘蜜;;也论刑事诉讼中的法官中立性[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3 张晓森;;关联交易诉讼的举证责任探讨[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伍光红;;刑事证明责任主体论纲[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5 陈卓伦;赵飞;;律师主导民事诉讼,推动建设和谐社会[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郭星亚;陈惠忠;;民事诉讼模式转换的先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评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唐旭;;蒙田的道德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钱卫清;;距离就能产生“美”吗——关于规范律师和法官关系的思考[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9 吕大新;;关于审委会改革的思考[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赵丹;殷明姝;;试论“无罪类推”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周润文;做人民群众信赖的裁判者和法律尊严的维护者[N];金昌日报;2010年
2 张卫平;裁判者何以参与造假[N];法制日报;2005年
3 陈瑞华;获得听审的权利[N];法制日报;2000年
4 李奋飞;告知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时间应当提前[N];检察日报;2006年
5 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刘俊;司法犹如司琴[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樊崇义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 吴宏耀;证明标准的立法视角[N];检察日报;2001年
7 葛林;诉讼评议:“暗箱操作”要严格遵守规则[N];检察日报;2005年
8 蒋惠岭;裁判过程中的扩张与拘束[N];法制日报;2007年
9 中央财经大学 林剑锋;民事诉讼中的自由心证主义[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副教授 刘品新;“有错必纠”的辩证思考[N];检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信会;民事推定及其适用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吴宏耀;诉讼认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3 毛立华;论证据与事实[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李昌林;论刑事裁判权的归属[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5 王佳;司法证明思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岩峰;法官自由裁量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栗峥;后现代证据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叶青;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化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王一;我国“能动司法”的本义与反思[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屈新;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江;自由心证制度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殷继文;自由心证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付瑶;论自由心证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确立[D];吉林大学;2011年
4 何晓燕;法定证据制度与自由心证制度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顾叶青;论裁判者的主动性及其权能形式[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6 路光明;确立我国自由心证制度之若干思考[D];贵州大学;2007年
7 陈莉;构建我国自由心证制度之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包卫星;自由心证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姚萍;自由心证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莫良元;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的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民事诉讼自由心证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6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76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