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预救济制度和再救济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10 20:21
公正作为一种理念和价值,一直被人类不懈追求。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司法公正是实现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础,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现行司法救济体制的程序性、后发性、被动性、合法性以及成本性的特征,由此带来了被侵害人无法顺利启动司法救济程序、司法救济效率不能满足当事人的迫切需求、刑事被害人游离于司法救济的程序之外以及“执行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司法救济体制的效能以及司法公正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为此,本文创造性的提出在现有司法救济制度的基础上,补充建立司法预救济制度和司法再救济制度,以此来弥补现有司法救济体制的某些不足,最大限度的保证司法公正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司法预救济制度是指在司法救济程序终了之前,由代表国家的特定主体,给予符合一定条件的被侵害人提前救济的法律制度,具有应急性、简易性、时效性、保障性、临时性、不彻底性以及预付性的特征。笔者从司法的性质、目的、价值、理念阐述了司法预救济制度得以构建的理论根基以及建立司法预救济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笔者首先对司法预救济的价值目标进行明确定位,即帮助...
【文章页数】:2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社会公正与司法公正
第一节 社会公正
一、社会公正释义
二、社会公正的责任主体
三、追求社会公正的意义
第二节 司法公正
一、司法公正释义
二、司法公正的意义
第三节 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的辩证关系
一、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的联系
二、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区别
第二章 现行的司法救济体制
第一节 司法救济释义
第二节 现行司法救济的特征
一、程序性
二、后发性
三、被动性
四、合法性
五、成本性
第三节 现行司法救济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顺利启动司法救济程序
二、司法救济的效率不能满足当事人的迫切需求
三、刑事被害人游离于司法救济的程序之外
四、"执行难"制约司法救济结果的实现
第三章 司法预救济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司法预救济的概念和特征
一、司法预救济的概念
二、司法预救济的特征
第二节 司法预救济的理论根基
一、司法的性质
二、司法的目的
三、司法的价值
四、司法的理念
第三节 司法预救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司法预救济的必要性
二、司法预救济的可行性
第四节 司法预救济的价值目标
一、顺利启动司法救济程序
二、体现社会司法公正
三、保障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权利的实现
四、及时救济法益受到损害的被侵权人
第四章 司法预救济制度的现实构建
第一节 司法预救济的主体
一、司法预救济的责任主体
二、司法预救济的实施主体
第二节 司法预救济的对象
一、司法预救济之救济对象的基本定位
二、司法预救济之救济对象的具体定性
第三节 司法预救济制度得以施行的保证条件
一、司法预救济制度的经济储备
二、司法预救济的机构储备
第四节 给与公民司法预救济的前提条件
一、侵权事实清楚
二、有明确的被侵权人
三、被侵权人不具备司法救济的能力和条件
四、有启动司法救济程序的需要或可能
五、提出司法预救济的申请
六、申请者承担最基本的举证义务
七、司法预救济实施机关的审查
第五节 司法预救济的具体措施
一、实行广义的减免缓交诉讼费用
二、预救济制度下的法律援助
三、预先应急垫付
四、先予执行
第六节 司法预救济的程序
一、司法预救济程序遵循的原则
二、申请
三、审查、决定
四、复议
五、执行
第五章 司法预救济制度与相关制度关系分析
第一节 司法预救济和现行司法救济制度
一、司法预救济制度与司法救济之间的区别
二、司法预救济制度与司法救济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 司法预救济和现行法律援助制度
一、司法预救济与法律援助制度的共同点
二、司法预救济与法律援助制度的区别
三、现行法律援助制度向司法预救济制度过渡和转变
第三节 司法预救济和"法律诊所"
一、法律诊所的价值所在
二、法律诊所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困境
三、将法律诊所纳入司法预救济制度
第四节 司法预救济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共性与个性分析
一、司法预救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共性
二、司法预救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个性差异
第六章 司法再救济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司法再救济的概念和特征
一、司法再救济的概念
二、司法再救济制度的特征
第二节 建立司法再救济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立司法再救济制度的必要性
二、建立司法再救济制度的可行性
第三节 司法再救济的价值目标
一、维护司法判决的权威性
二、维护被害人的权利
三、实现社会公正
第七章 国外对于被害人补偿的相关法律制度
第一节 德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立法规定
一、补偿对象和补偿范围
二、补偿种类和补偿机构
三、补偿资金来源和补偿程序
第二节 美国对于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法律规定
一、补偿对象和补偿范围
二、补偿金来源和补偿标准
三、补偿程序和补偿限制
第三节 日本对于被害人补偿问题的法律规定
一、补偿对象和补偿范围
二、补偿金来源和补偿标准
三、补偿程序和补偿限制
四、国家补偿的法律后果
第四节 新西兰对于被害人补偿问题的法律规定
一、补偿对象和补偿范围
二、补偿条件和补偿程序
三、补偿基金和补偿数额
第八章 司法再救济制度的构建
第一节 司法再救济的主体
一、司法再救济的责任主体
二、司法再救济的实施主体
第二节 司法再救济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一、司法再救济的适用范围
二、对象条件
第三节 司法再救济施行的保证条件
一、司法再救济的法律保障
二、司法再救济的资金保障
第四节 司法再救济的前提条件
一、概述
二、我国的规则
第五节 司法再救济的具体内容
一、补偿的依据
二、补偿的对象
三、补偿的数额
四、补偿的原则
五、补偿后的法律效果
第六节 司法再救济的程序
一、申请
二、审核、调查、决定
三、复议
四、执行
第七节 司法再救济的意义
一、法律意义
二、社会意义
第九章 统一的司法救济体系建设
第一节 建立统一的司法救济体系之必要
一、建立统一司法救济体系的法律意义
二、建立统一司法救济体系的社会意义
第二节 统一的司法救济体系必须具备的法律属性
一、公民能够平等的启动司法救济程序
二、公民能够获得充分的法律援助
三、公民能够事先获得急需的必要补偿
四、公民依法获得国家补偿
第三节 统一司法救济的法律制度构建
一、需要修改完善的法律
二、需要完善的行政法规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841157
【文章页数】:2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社会公正与司法公正
第一节 社会公正
一、社会公正释义
二、社会公正的责任主体
三、追求社会公正的意义
第二节 司法公正
一、司法公正释义
二、司法公正的意义
第三节 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的辩证关系
一、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的联系
二、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区别
第二章 现行的司法救济体制
第一节 司法救济释义
第二节 现行司法救济的特征
一、程序性
二、后发性
三、被动性
四、合法性
五、成本性
第三节 现行司法救济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顺利启动司法救济程序
二、司法救济的效率不能满足当事人的迫切需求
三、刑事被害人游离于司法救济的程序之外
四、"执行难"制约司法救济结果的实现
第三章 司法预救济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司法预救济的概念和特征
一、司法预救济的概念
二、司法预救济的特征
第二节 司法预救济的理论根基
一、司法的性质
二、司法的目的
三、司法的价值
四、司法的理念
第三节 司法预救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司法预救济的必要性
二、司法预救济的可行性
第四节 司法预救济的价值目标
一、顺利启动司法救济程序
二、体现社会司法公正
三、保障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权利的实现
四、及时救济法益受到损害的被侵权人
第四章 司法预救济制度的现实构建
第一节 司法预救济的主体
一、司法预救济的责任主体
二、司法预救济的实施主体
第二节 司法预救济的对象
一、司法预救济之救济对象的基本定位
二、司法预救济之救济对象的具体定性
第三节 司法预救济制度得以施行的保证条件
一、司法预救济制度的经济储备
二、司法预救济的机构储备
第四节 给与公民司法预救济的前提条件
一、侵权事实清楚
二、有明确的被侵权人
三、被侵权人不具备司法救济的能力和条件
四、有启动司法救济程序的需要或可能
五、提出司法预救济的申请
六、申请者承担最基本的举证义务
七、司法预救济实施机关的审查
第五节 司法预救济的具体措施
一、实行广义的减免缓交诉讼费用
二、预救济制度下的法律援助
三、预先应急垫付
四、先予执行
第六节 司法预救济的程序
一、司法预救济程序遵循的原则
二、申请
三、审查、决定
四、复议
五、执行
第五章 司法预救济制度与相关制度关系分析
第一节 司法预救济和现行司法救济制度
一、司法预救济制度与司法救济之间的区别
二、司法预救济制度与司法救济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 司法预救济和现行法律援助制度
一、司法预救济与法律援助制度的共同点
二、司法预救济与法律援助制度的区别
三、现行法律援助制度向司法预救济制度过渡和转变
第三节 司法预救济和"法律诊所"
一、法律诊所的价值所在
二、法律诊所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困境
三、将法律诊所纳入司法预救济制度
第四节 司法预救济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共性与个性分析
一、司法预救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共性
二、司法预救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个性差异
第六章 司法再救济制度的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司法再救济的概念和特征
一、司法再救济的概念
二、司法再救济制度的特征
第二节 建立司法再救济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建立司法再救济制度的必要性
二、建立司法再救济制度的可行性
第三节 司法再救济的价值目标
一、维护司法判决的权威性
二、维护被害人的权利
三、实现社会公正
第七章 国外对于被害人补偿的相关法律制度
第一节 德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立法规定
一、补偿对象和补偿范围
二、补偿种类和补偿机构
三、补偿资金来源和补偿程序
第二节 美国对于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法律规定
一、补偿对象和补偿范围
二、补偿金来源和补偿标准
三、补偿程序和补偿限制
第三节 日本对于被害人补偿问题的法律规定
一、补偿对象和补偿范围
二、补偿金来源和补偿标准
三、补偿程序和补偿限制
四、国家补偿的法律后果
第四节 新西兰对于被害人补偿问题的法律规定
一、补偿对象和补偿范围
二、补偿条件和补偿程序
三、补偿基金和补偿数额
第八章 司法再救济制度的构建
第一节 司法再救济的主体
一、司法再救济的责任主体
二、司法再救济的实施主体
第二节 司法再救济的适用范围和对象
一、司法再救济的适用范围
二、对象条件
第三节 司法再救济施行的保证条件
一、司法再救济的法律保障
二、司法再救济的资金保障
第四节 司法再救济的前提条件
一、概述
二、我国的规则
第五节 司法再救济的具体内容
一、补偿的依据
二、补偿的对象
三、补偿的数额
四、补偿的原则
五、补偿后的法律效果
第六节 司法再救济的程序
一、申请
二、审核、调查、决定
三、复议
四、执行
第七节 司法再救济的意义
一、法律意义
二、社会意义
第九章 统一的司法救济体系建设
第一节 建立统一的司法救济体系之必要
一、建立统一司法救济体系的法律意义
二、建立统一司法救济体系的社会意义
第二节 统一的司法救济体系必须具备的法律属性
一、公民能够平等的启动司法救济程序
二、公民能够获得充分的法律援助
三、公民能够事先获得急需的必要补偿
四、公民依法获得国家补偿
第三节 统一司法救济的法律制度构建
一、需要修改完善的法律
二、需要完善的行政法规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3841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84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