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律师“死磕”法官现象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23 10:33

  本文关键词:律师“死磕”法官现象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一个新兴的律师团体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他们有一个贴切的称谓,即“死磕派”律师。“死磕派”律师的出现,将传统的控辩冲突异化为辩审冲突。辩护人与法官之间的对抗,把控辩审三方拉到了同一平面上,本应该居中裁判的法官,反而成了律师“死磕”的对象,这是不符合现代刑事诉讼理念和法治制度设计的。但在当下中国,律师“死磕”现象却愈演愈烈。在这其中,固然有公诉人在庭审中控诉不到位、律师过于较真等因素,但其深层的原因主要还在于,部分法官的庭审行为及其最终判决未能彻底实现保障律师辩护权利、维护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最终目的。“死磕派”律师的出现,无疑是目前司法大环境催逼的结果,但笔者认为,在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背景下,律师“死磕”的行为恰为中国刑事辩护的坚冰打开了一道缺口,促使法官仔细考量律师的意见,从而尽量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同为法律职业群体中的一员,律师与法官在“死磕”的过程中定能达成利益的共识,实现良性互动,共同筑起法治中国的大厦。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律师“死磕”法官的典型案例——贵阳“黎庆洪涉黑案”的律师辩护词及法院判决书为分析样本,结合访谈法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律师“死磕”法官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在当前的司法大环境下,程序性辩护的兴起对传统的庭审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律师由于其自身的辩护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加之法官在部分案件中话语权的缺失,导致律师采用“死磕”这一方式来维护自身及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律师“死磕”现象的解决之道,在于实现律师与法官在法庭上的良性互动,以及促进网络舆论与司法意见达成共识。在“死磕”现象的背后,反映的是律师与法官利益的共识,即——“磕”出一个法治中国。
【关键词】:法官 “死磕派”律师 贵阳“黎庆洪案” 法律职业共同体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6.5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一)问题的提出8-9
  • (二)研究现状9-11
  • (三)研究方法与样本说明11-12
  • 一、律师“死磕”法官之缘起与发展12-22
  • (一)“死磕派”律师的出现12-16
  • (二)律师“闹庭”16-17
  • (三)从庭内到庭外:微博成为律师“死磕”法官的武器17-22
  • 二、律师“死磕”法官之原因探析22-38
  • (一)程序性辩护的兴起及其困境22-25
  • (二)处于“权利上的弱者”地位的律师25-32
  • (三)“法官说了不算”32-38
  • 三、律师“死磕”法官之路径解决38-49
  • (一)实现律师与法官在法庭上的良性互动38-43
  • (二)促进网络舆论与司法意见达成共识43-49
  • 结语49-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

  本文关键词:律师“死磕”法官现象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87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9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