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实体法与程序法双重约束下的污染环境罪司法证明——以2013年第15号司法解释的司法实践为切入

发布时间:2017-07-03 03:01

  本文关键词:实体法与程序法双重约束下的污染环境罪司法证明——以2013年第15号司法解释的司法实践为切入


  更多相关文章: 污染环境罪 司法证明 入罪标准 证明标准 司法解释


【摘要】:污染环境罪的司法证明是当前司法实务中的难点之一。2013年第15号司法解释施行以来,侦查机关或公诉机关对污染环境罪的入罪标准与证明标准的掌握并没有因近年来环境刑事政策的调整而显著降低,污染环境罪的司法证明受到刑法所确定的入罪标准与刑事诉讼法所确定的证明标准的双重约束。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尚需在严格适用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加强对污染环境罪证明路径的创新,适度调校证明机制,增强司法证明能力,努力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均衡。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污染环境罪 司法证明 入罪标准 证明标准 司法解释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统计分析的我国环境保护刑事司法效能及其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3CFX04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专项面上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6
【正文快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年15号)》(以下简称:2013年第15号司法解释)自2013年6月以来,外界普遍认为,该司法解释所确立的刑法第338条“污染环境罪”的入罪标准比《刑法修正案(八)》之前的“重大环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焦艳鹏;;我国环境污染刑事判决阙如的成因与反思——基于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J];法学;2013年06期

2 栗峥;;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困境与方式[J];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3 周光权;;刑法客观主义与非法证据排除[J];人民检察;2013年01期

4 陈光中,陈海光,魏晓娜;刑事证据制度与认识论——兼与误区论、法律真实论、相对真实论商榷[J];中国法学;2001年01期

5 陈瑞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模式[J];中国法学;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圣扬;孙世岗;;西方诉讼证明标准本土化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于逸生;董玉庭;;论犯罪事实的性质[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3 聂昭伟;;“治愈”抑或“缓解”: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评析——死刑复核程序功能之不足与补足[J];比较法研究;2008年02期

4 肖建华;陈雪梦;;民事证据秘密保护的程序机制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冯俊伟;;刑事推定及其效力——基于“实质真实”的分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陈浩;;浅议诉讼法之证明标准[J];才智;2008年15期

7 赵信会;论民事诉讼事实认定的双重性——兼与认识论、价值论商榷[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高一飞;林国强;;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证据部分[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9 包卫星,解少君;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理念及重构[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陆炯;;我国混合制刑诉模式的两大症结[J];财经政法资讯;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吴红岗;王璞;;职务犯罪侦查视野下诉讼监督问题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3 胡志坚;;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问题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4 何丽新;付超伟;康南;陈悦;朱明;;无单放货实务问题研究——国内各级法院153个无单放货案件之分析[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慧;李斌;;公诉工作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6 维英;;论检察机关如何贯彻落实非法证据排除制度[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7 李迎春;王森;;构建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机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8 李忠勇;;对于完善刑事瑕疵证据补救制度的思考——以某中级法院普通刑事案件判决为样本[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9 赵艳;;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基础及法律功能[A];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1辑)[C];2009年

10 牟永林;;方法专利侵权诉讼问题研究[A];专利法研究(2011)[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杨书怀;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吴宏耀;诉讼认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赵承寿;论司法裁判中的事实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吴杰;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基础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8 李军;民事诉讼的书证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秦宗文;自由心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陈振一;类型与动因:当代中国法律发展的机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万飞;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马云雪;论刑事诉讼二审发回重审制度[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娜;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冯新;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闫方超;论民事诉讼中的文书提出义务[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戴丽;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李鑫;论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靳琳;间接证据及其证明作用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袁应泳;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在中国确立问题研究[J];比较法研究;2010年03期

2 黄太云;;刑事诉讼法修改释义[J];人民检察;2012年08期

3 岳礼玲;德、美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我国确立刑事证据规则之经验借鉴[J];政法论坛;2003年03期

4 樊崇义;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J];中国法学;2000年01期

5 王成坤;张文娟;;对受贿案件当事人翻供问题的探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4期

6 李红辉;;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法理分析[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05期

7 董开星;;非法证据排除与讯问策略——以刑事诉讼法第50条中“欺骗”的理解为例[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邵珊珊;快速“就诊”、阳光“门诊”、专家“会诊”[N];浙江法制报;2014年

2 记者 谢建晓;我省首次对污染环境案当事人“动刑”[N];河南日报;2013年

3 邵珊珊;鄞州 司法“三诊”护航“五水共治”[N];人民法院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严峻 何晓慧;绿色司法助建清新福建[N];人民法院报;2014年

5 记者 杨茜 通讯员 田舍郎 鲁英;我市法院系统力推“十条意见”[N];嘉兴日报;2014年

6 记者 陈e,

本文编号:512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512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d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